山南天气 山南天气15天预报

现在是6.13,距离7.15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天气预报的时间没法那么长,最多预报半个月。张家界7月份的气温预计在30度左右,穿衣1件,晚上景区内需要带个薄外套。张家界的天气一般是3天左右是最准的。7月是张家界的旺季,出游需提前做好准备,行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减到零下32摄氏度,夏季温热而短暂,多数地区仅有一至两个月,部分地区无夏季。最热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最高气温为36℃--43℃。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降水量受地形和海洋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由500毫米递减为50毫米左右。蒸发量则相反,自西向东由3000毫米递减到1000毫米左右。与之相应的气候带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这里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冬春季多风大,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 其中位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中旗全年有风日在272天以上,为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纬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境内有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乌拉山(以昆都仑河为界),山峰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峰海拔2324米。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214公里,公路、铁路两桥并行飞架黄河南北。 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景色宜人,气温适度。据《包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35.5℃, 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年最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过索马里急流到达北半球之后产生绕流和爬坡的现象,一部分水汽绕流至东亚地区产生东亚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热力泵作用下汇聚到高原东南侧产生降水。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青藏高原阻挡了中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中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中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中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中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中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中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青海省气象局的统计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以每10年0.35℃的速率上升,远高于全球每百年升温0.74℃的速率。

然而,青藏高原的现有气象记录普遍历史较短,而且空间分布不均。因此,要想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历史有更加清晰和完整的认识,就必须依托气候代用资料。科研人员以研究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为手段,进行气候环境信息的挖掘,对影响环境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整体研究,对环境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自然和人为、特别是灾害进行剖析,通过钻取并分析青藏高原大范围的冰芯资料,洞察了过去十多万年、1万年、2000年及近百年的不同时问尺度与不同分辨率的气候环境变化。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12565.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