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天气预报历史 和县天气预报历史查询
野蒿(主要指黄化蒿和杜蒿)遍布我国各地,是耐旱能力极强的菊科野生植物。若在大旱天气里发现它的根部生出很多幼嫩的白色小芽,则预示着不久天将下雨。
女贞是一种常绿的乔木,它的叶子随落随长。如果夏季出现反常,只落叶,不长叶(或长的叶子很少),好似要进入冬天休眠一样,则预示着未来2—3个月内将有一场秋季连阴雨天气,即如谚语所云:“女贞叶落尽,当秋必主淋。”
紫茉莉又称胭脂花,夏季开花,有紫、红、白等色。通常头天傍晚开花,第二天早晨凋萎。根据其花凋萎的时间,可对当天的天气作出判断:若天刚放亮花就立刻凋萎,预示着当日天晴;若花凋萎的时间较晚,则预兆着当日为阴雨天气。
我国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奇妙的花,当暴风雨将要来临时,便开放出大量的花朵,人们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可预先知道天气的变化,因此大家叫它“风雨花”。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另一种奇花,也能预报晴天还是下雨,所以人们称它为“报雨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结缕草和茅草,也能够预测天气。当结缕草在叶茎交叉处出现霉毛团,或茅草的叶茎交界处冒水沫时,就预示要出现阴雨天。因此,有“结缕草长霉,天将下雨”;“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谚语。
我国广西忻城县龙顶村,有一棵100多年树龄的青冈树,它的叶片颜色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时,树叶呈深绿色;久旱将要下雨前,树叶变成红色;雨后天气转晴时,树叶又恢复了原来的深绿色。当地居民根据树叶的颜色变化,便可知道是阴天还是晴天,故人们称它为“气象树”
在安徽和县大滕村旁的一棵奇树\(当地人叫它“朴树”\),株高7米,树围3米多,树冠覆盖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它也是一株名副其实的“气象树”。根据其发芽的早迟和树叶疏密即可知道当年雨水的多少。如谷雨前发芽,且芽多叶茂,即预示当年雨水多,往往有涝灾;如正常发芽,且叶片分布有疏有密,即预示风调雨顺;如推迟发芽,叶片也长得少,则为少雨年份,常常出现严重旱灾。
而就普通植物来说
柳树在夏季里,柳叶下垂,随风摇摆,不失为一种景致;但如果发现柳叶变成白色,就预兆着阴雨天气将会来临。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非柳叶变白,而是柳叶在阴雨天前会全部反转过来,而柳叶的反面是浅绿色的,表面还带一层“白霜”。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夏秋时节的阴雨前后观察、验证一番。
南瓜藤的顶端通常都是向下面缓缓趋前生长的,但是,倘若在夏季的早晨,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上,则预示着天气将由晴转雨。反之,若在阴雨天气里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下,则预示着天气将要转晴。
桃竹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植物,它每年都要长笋子。当笋子长在母竹中间时(俗称为“娘抱崽”),就预兆着当年的冬天比较冷;反之,当笋子长在母竹的时(俗称为“崽抱娘”),则预示着当年的冬天比较暖和。
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会合拢起来,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这其中,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望纳,谢谢
德州气象局的历史沿革
植物可以预报天气的。
有很多植物可以预报天气:
1、风雨花: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风雨花,每当大雨来临前,它就会开出大量花朵。
2、青苔:俗话说“水地泛青苔,必有大雨来”,这是因为在下雨前,由于温度骤降,塘面上压力减小,导致河塘底的苔藓浮出水面。
3、“气温草”:瑞典有种“气温草”叫三色鬼,对于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当气温在20℃以上时,叶子向斜上方伸出;15℃时叶子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10℃时叶子就向斜下方伸出。
4、柳叶:夏天在河边散步时,如果发现柳叶变白,可能待会就要下雨了。因为柳叶在下雨前会全部反转,而而柳叶的反面是浅绿色,表面带一层“白霜”。
5、野蒿:如果野蒿的根部长出很多幼嫩的小白芽,则预示着即将下雨。
6、含羞草: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如果收缩的缓慢,或叶子闭了一下后立即张开,预示着即将下雨。
7、南瓜藤:夏天早晨南瓜藤顶端普遍朝上,预示天气将由晴转雨。但是如果阴雨天里,南瓜藤顶端普遍朝下,预示天气要放晴。
当然除了花和树能够预报天气,草也可以预报天气,比如:当结缕草在叶茎交叉处出现霉毛团,或茅草的叶茎交界处冒水沫时,就预示要出现阴雨天。因此,有“结缕草长霉,天将下雨”;“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谚语。
新都来历的传说
1950年3月17日,中国华东军区航空处气象处德州气象站在德州市区石芦街31号建立,为全市首个气象站。1955年5月禹城气候站建立, 1957年1月建立临邑县气候站、宁津县气候站,1958年10月建乐陵县气候站、平原县气候站,1959年1月建齐河县气候站、夏津县气候站,1961年10月1日建陵县气候站,1962年2月建立武城县气候站,1957年1月建庆云县气象服务站。1961年建立德州地区气象台,下设预报、农气、观测、报务、台站管理五个组。
德州气象初建时属军队建制,1954年改属山东省气象科,1959年改属县市农业局,1964年德州气象管理体制由地方人民委员会领导改为“省气象局和本地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为主”,10年改为军管, 13年8月改为地方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0年改为气象部门和地方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
13年德州地区气象台改为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气象局,增设局办公室;19年建立业务科、气象台;1982年增设政工科。1985年改为德州专区气象服务台,内设办公室、业务科、政工科、预报科、纪检组五个科室。下辖陵县、平原、夏津、武城、齐河、禹城、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宁津、庆云十二个县气象站。德州为国家基本观测站和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其他各县均为一般站。1990年1月商河、济阳两县气象站划归济南市气象部门管理。1991年撤销纪检组,成立监察审计室,新增技术装备科、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并将预报科改为气象台。1993年撤销技术装备科及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产业科、专业气象服务科。1994年设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
1995年1月,德州基本观测站改为一般站,陵县气象站改为国家基本观测站。随德州撤地设市,1995年4月地区气象服务台更名为德州市气象局。1996年,将政工科改为人事科,与监察审计室合署办公。新增防雷中心、庆典服务中心。同年,在山东省气象系统率先推行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双向选择,聘用上岗。1998年10月3日,市局建立综合档案室。
2001年12月根据鲁气人发[2001]57号,市局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监察审计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业务科技科、财务科、政策法规科4个职能科室;设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德州市专业气象台、德州市气象局电视预报制作中心、德州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后勤服务中心、防雷装置质量检测检验所4个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全市10个县(市)气象机构实行局、站合一。
2006年根据《德州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编制调整方案》(鲁气办发〔2006〕81号)设:办公室、业务科技科、人事教育科(监察审计室、精神文明办)、政策法规科(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德州市专业气象台)、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德州市防雷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机构规格均为正科级,另设物业服务中心挂靠办公室管理。2007年5月根据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全省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中心机构设置的通知》(鲁气办发〔2007〕68号)在市局机关设财务科,与局办公室合署办公。市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更名为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仍为市气象局正科级直属事业单位。
1987年5月德州地区建立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平原、乐陵、济阳、商河四个县(市)率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此后陵县、夏津、武城、齐河、禹城、临邑、宁津、庆云先后开展该项工作。地区及县市人影领导小组由地区行署和县市分管理负责人为组长,成员为当地财政、农业、气象、公安、民政、人民武装等部门负责人。
1996年12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德州市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复》(德编〔1996〕66号)批准成立“德州市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办公室。
2003年,市将市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办公室划归市气象局管理,各市、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也陆续移交气象部门。
2004年,市县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更名为本地人民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021广东清明后还会冷吗
古蜀国由渔猎时代步入农耕时期,蜀国杜宇,号称望帝,把治所(国都)迁至成都平原的边陲,氐(今都江堰市)湔(今彭洲市地)之交的丘陵地带——郫邑。当时岷江及湔江之水排流不畅,成都广大平原,常有洪涝灾害。而素以游牧为生的古蜀民族,苦于治水无方,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此时,楚国(今湖北省地)因部族之争,一个以鳖为图腾的部族战败,逆江而上逃匿蜀国。其首领鳖灵,辗转率众投靠杜宇。杜宇知其来自长江下流,见多识广,富有治水经验,故命鳖灵为相,率众治水。鳖灵取疏导之法,上开玉垒关,使上流之水,分别流入平原,下凿金堂峡,使平原之水,畅流沱江。经过艰苦努力,初步解除了成都平原洪涝之患。
鳖灵常年在外治水,环境非常艰苦,未带妻室同行。其夫人年轻貌美,不耐寂寞,蜀王杜宇,不守君规,久而久之竟然与其私通。鳖灵归来向杜宇奏报治水经历及其业绩后,杜宇深感自惭,遂效尧舜,将帝位禅让鳖灵,以补其过。鳖灵接任帝位后改国号为开明,自号丛帝。仍以杜宇治所郫邑为国都。杜宇让出帝位之后,原有部族常受排挤,渐生失落之感。遂率旧部亲信隐退西山,然后转往它处繁衍生息。因当时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丛帝对望帝的下落不知所以。故以“望帝化为杜鹃,昼夜悲鸣”之说以宽其心,以解其疑。
开明称帝以后,业绩日渐显著,传至五世,大约春秋晚期,其统治地位大为巩固,遂效其祖籍的楚国君主,自称为王。王居之地,不再称邑,而改称都。而杜宇所遗留的都邑——郫,地处平原边陲,不易进一步发展,遂将都邑南移。先经与郫邑同属膏腴之地的繁邑,涉清白江移至今新都军屯镇静平村高地,营建都邑,起名新都。即有别于杜宇帝营造的旧都而言,同时也体现出开明王朝在蜀国率先称王,新建其都之意。
开明王朝在新都设治不久,再度南移,迁至广都(今双流县境内),取国力拓广之意。到开明九世,蜀王作了一个梦,梦见城廓移动,遂将都城迁至成都(今成都市中区)。代表国都正式落成。此后,直至开明十二世,即周慎靓五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晚派兵所灭了蜀国,其间蜀国都城再未迁移过了。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初并天下为36郡,在蜀地置郡县。蜀王废弃的旧城——新都,以原名设置为县,属蜀郡管辖。
汉灭秦后,汉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调整郡县区域,以天隳山(今天回镇红苕坡)为界,把新都县从蜀郡割出,划给广汉郡,县城仍在原地不变。
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年)力改前朝旧制,把新都县名改为兴乐县,并将县城迁至现在的新都旧城区。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撤销兴乐县,把其辖区并入成都县。
唐高祖武德2年(公元619年),恢复兴乐县,随即又复名新都县。
此后,新都县名和县署地址就未再改动。
古蜀国由渔猎时代步入农耕时期,蜀国杜宇,号称望帝,把治所(国都)迁至成都平原的边陲,氐(今都江堰市)湔(今彭洲市地)之交的丘陵地带——郫邑。当时岷江及湔江之水排流不畅,成都广大平原,常有洪涝灾害。而素以游牧为生的古蜀民族,苦于治水无方,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此时,楚国(今湖北省地)因部族之争,一个以鳖为图腾的部族战败,逆江而上逃匿蜀国。其首领鳖灵,辗转率众投靠杜宇。杜宇知其来自长江下流,见多识广,富有治水经验,故命鳖灵为相,率众治水。鳖灵取疏导之法,上开玉垒关,使上流之水,分别流入平原,下凿金堂峡,使平原之水,畅流沱江。经过艰苦努力,初步解除了成都平原洪涝之患。
鳖灵常年在外治水,环境非常艰苦,未带妻室同行。其夫人年轻貌美,不耐寂寞,蜀王杜宇,不守君规,久而久之竟然与其私通。鳖灵归来向杜宇奏报治水经历及其业绩后,杜宇深感自惭,遂效尧舜,将帝位禅让鳖灵,以补其过。鳖灵接任帝位后改国号为开明,自号丛帝。仍以杜宇治所郫邑为国都。杜宇让出帝位之后,原有部族常受排挤,渐生失落之感。遂率旧部亲信隐退西山,然后转往它处繁衍生息。因当时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丛帝对望帝的下落不知所以。故以“望帝化为杜鹃,昼夜悲鸣”之说以宽其心,以解其疑。
开明称帝以后,业绩日渐显著,传至五世,大约春秋晚期,其统治地位大为巩固,遂效其祖籍的楚国君主,自称为王。王居之地,不再称邑,而改称都。而杜宇所遗留的都邑——郫,地处平原边陲,不易进一步发展,遂将都邑南移。先经与郫邑同属膏腴之地的繁邑,涉清白江移至今新都军屯镇静平村高地,营建都邑,起名新都。即有别于杜宇帝营造的旧都而言,同时也体现出开明王朝在蜀国率先称王,新建其都之意。
开明王朝在新都设治不久,再度南移,迁至广都(今双流县境内),取国力拓广之意。到开明九世,蜀王作了一个梦,梦见城廓移动,遂将都城迁至成都(今成都市中区)。代表国都正式落成。此后,直至开明十二世,即周慎靓五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晚派兵所灭了蜀国,其间蜀国都城再未迁移过了。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初并天下为36郡,在蜀地置郡县。蜀王废弃的旧城——新都,以原名设置为县,属蜀郡管辖。
汉灭秦后,汉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调整郡县区域,以天隳山(今天回镇红苕坡)为界,把新都县从蜀郡割出,划给广汉郡,县城仍在原地不变。
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年)力改前朝旧制,把新都县名改为
兴乐县,并将县城迁至现在的新都旧城区。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撤销兴乐县,把其辖区并入成都县。
唐高祖武德2年(公元619年),恢复兴乐县,随即又复名新都县。
此后,新都县名和县署地址就未再改动。
清明节是仲春与暮春之间的节气,所以清明节的时候气候温暖,降雨量也会比较多,所以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丝丝凉意。过了清明之后不稳定降水会变多,容易有雷暴天气。那么广东作为沿海省份,清明节之后是会冷还是会热呢?有去广东的小伙伴要了解一下哦。
1、2021广东清明后还会冷吗按照往年来说,广东过了清明之后还是会有一两次冷空气的,所以清明后去广东的话,最好是多备一件外套。天气说不准,有时候会很热,有的时候又比较冷,气温低,雨水也多,建议短袖、长袖、单薄一点的外套都带上。一般要等5月之后,广东天气会稳定的热起来。广东省毗邻南海,特别是沿海城市和县,在这个季节盛行东风、东北风,带来水汽吹在身上还是比较冷的。
2、清明过多久才会热清明过后差不多要等半个月到1个月左右,五月份往后就会热起来了。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清明过后不会冷,五一过后就要热。清明节之后天气晴朗的,但是也很容易变天,气温会比较往复,会热几天、凉几天,雨水也会比较多,建议有外出打算的,多多关注一下天气预报。
3、清明节后气温天气怎么样清明节气的时候,江淮地区有较大范围的冷暖变化,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北放大部地区四月份平均温度已达到10℃?15℃。 长江中下游降雨量显著增加。除东部沿海地区外,江南大部分地区四月份的平均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由于华南地区偏南,靠近海洋,会因为冷热空气汇合形成锋面,而出现强降水,即华南前汛期。 当雨带中的热对流剧烈发展时,将出现强对流天气,例如雷暴,并导致暴雨。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13939.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