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天气预报15天查 绩溪天气
徽州的秋天,总是踏准了时间来的。记忆里,每年九月中旬前后,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夏日的炎热和冬日的寒冷,天空清透而缥缈。大山里的湛蓝更加深一层,彩叶、薄雾、秋风、原野,这些美好的词都拼凑在一起,便是徽州的秋景了。
徽州原名歙州,包括安徽境内的宣州绩溪、黄山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和划归给江西的婺源,古称徽州一府六县,近年已将徽州更名为黄山市。相比诗文中的烟雨江南,曾被山岭阻隔的古徽州,俨然是不少文人墨客毕生的情愫,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就发出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
如今,徽州古道在全国让人心之向往的目的地中,仍牢牢位居前列。一路青砖黛瓦马头墙,名山古迹人文美,加之秋季特有的灵秀,游走其中,那一座亭台,半架老桥,或是大山深处不经意的几处流水人家,轻而就幻化成一幅中国绝妙山水画。好吧,到了该去徽州的时候了。
今天推荐一条徽州人文山水经典自驾路线,始于安徽境内宣城,经过江西婺源,止于九华山,沿途串联起黄山、齐云山、宏村、西递等耳熟能详的大山名村,无论是第一次来徽州,或者重游,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之旅。
行程安排:
徽州人文山水路线共计680公里,行车约10天(可根据时间安排进行放缩),线路规划为安徽宣城—泾县—旌德—绩溪—歙县—江西婺源—瑶里—安徽渔亭—齐云山—西递—宏村—黄山—九华山。
住宿 美食 :
徽州 旅游 线路发展相对成熟,各种酒店、宾馆、民宿和农家乐随处可见,避开旺季,提前1~2天预订即可。当然,如果想在黄山顶留宿,尽量早点准备。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娴于烧炖,浓淡相宜,臭鳜鱼、毛豆腐、刀板香、胡适一品锅等非常有特色,随便找家饭馆做的口味都不错。
沿途亮点:
泾县
泾县隶属宣城, 历史 上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也是商宦众多、文风昌盛的人文重地,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就以泾县所制最佳。从宣城过来时,沿322省道行驶便会路过黄村的晟锋堂宣笔厂,可以停车进去参观其制作流程。另外泾县博物馆和水西双塔也分布在省道周围。
如果说宣纸,以及人文 历史 是泾县的底蕴,那么自然山水则是上天对泾县的眷顾,其中最为外人称道的,则是桃花潭。它因诗仙李白的一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声在外。
若是选择在桃花潭景区居住,一定要早起观秋水。晨雾在江山舞动,远山若隐若现,朝霞将天空染成粉色,偶有飞鸟划过天空。矗立在江畔,此时想到的恐怕只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了。
绩溪
绩溪素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徽州文化和徽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绩溪县城古巷众多,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狭长悠远,记载着这个小城的兴衰。想要全面了解绩溪的 历史 变迁和人文风土,可以参观下城内的绩溪博物馆,徽岭、徽溪、徽味等七个展厅,足够深入古城了。
出城后不远,能遇见一座园林式建筑群,它就是私人徽派民居建筑博物馆紫园。园子四面环山,一池碧水,山上松枫掩映,山下房舍错落。集中了亭台楼阁、祠堂牌坊等典型徽派村落建筑的各种元素,也开设有饭馆和客栈可供休憩。
继续向前行驶依次可看见千年仁里古村和龙川村。这两处古村的 历史 都已逾千年,前者保留着大量元、明及清代的建筑, 历史 上曾是徽商集会的水陆码头,系徽杭古道上的重镇;后者则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胡氏宗祠、民居等建筑都值得好好参观。
脚力够好的话,可走走离龙川村不远的徽杭古道,作为国内第三条著名古道,已成为初级徒步者的天堂。特别是饭甄尖和狼狗尖这两座险要的山峰,让不少徒步爱好者乐此不疲。
歙县
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位于县城的徽州古城就是原徽州府的治所。徽州古城最特别之处在于“城套城”,城内古民居织在一起,像一座气势磅礴的 历史 博物馆。即使现在,城内仍是世代徽州人居住的场所。
几个城门中南谯楼最有特色,而徽州府衙和许国石坊,是古城最精华的部分。古城并不是封闭的,如果只是逛古城,从其他小街巷进城可省去门票。若想完整参观古城的各个景点,可以从西门购票进城,走不远就能看见许国石坊。
县城的景点以徽州古村为主,但比较分散,可以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逛逛。比如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棠樾牌坊群、有着“东方园林之母”美誉的鲍家花园、“徽州第一进士村”许村、“宰相故里”雄村等。
婺源
春季婺源的油菜花最吸引人,到了秋季,婺源篁岭的秋晒和石城的枫叶,就成了秋景的最佳代言人。
篁岭的秋晒自是不用多说,这个位于高山坳的村庄民居依山而建,晨起的风景最美,阳光淡淡地笼罩着整个村庄,每家每户开始打开窗户将簸箕里秋收的果实放在阳光下,红色的辣椒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柔光,远处的梯田变得似仙境般不太真实,一层层的稻田金黄金黄的,周围是绿色的树,衬得稻田清新极了。
此时石城的枫叶也是最红艳的时候,走在青瓦白墙的村落间,看着老民居建筑上斑驳的墙面,双脚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远处梯田上稻浪翻熟,金黄一片。金黄与黑白建筑之间最亮眼的是枫叶,白雾隐不住艳丽的红色,踏着石阶上山,从村外高处能找到红叶最佳的取景位置。
除了著名的村落,整个婺源就是一个超大的古村聚集地,大大小小的小村星罗棋布分布着,每个景点相隔都不会太远,特别适合自驾游。那些不起眼的小村落也许会给人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瑶里
瑶里古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因是景德镇主要原料地,固有“瓷之源”的美誉。古镇属黄山余脉,境内山高林密,峡谷纵横,清澈的瑶河贯穿古城,给人以恬静古朴之感。
穿行在古风古韵的村落中,赫然可见古镇中心的居民风情区,保留着数片较大规模的明清古建筑群。这些旧屋古祠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建在瑶河两岸,大高挂,颇有些江南水乡的诗意。最为突出的有程氏宗祠、明清商业街、陈毅旧居等处。
不同于有些古镇后来建造的商业街道,瑶里古镇明清商业街一直便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街道,至今还留有民谣“上街头,下街头,街面宽又长;糖盐醋,绸缎布,店面九百九”,足以见得曾经的繁荣兴盛。街道都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醒目的“徽州大道转弯”路标,现在仍屹立于丁字路口处。
瑶里古镇不大,却像是一颗散落在山间的遗珠,以清新姿态保持着原生态之美,随处走走停停,总能找到让人返璞归真的充盈感。
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黄山市境内,与黄山南北相望,因远看山顶如“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虽然此山海拔高度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有些夸张,但因属典型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一片奇石巧布,呈现出红霞美景,加上奇峰怪石无数,飞涧潺潺,令人神往。
通往齐云山有两条古道,一条正德古道通往张三丰墓,一条永乐古道直达道观和摩崖石刻。沿途除了旖旎的自然景观,散落的碑铭石刻最令人津津乐道,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铭刻。其中洞天福地、真仙洞府和紫霄岩三个地带最为集中,尤以真仙洞府最具齐云山道家精华。
山顶的月华街又是另外一番景致。短短数千米,古道房、徽派民居、宫观、院房组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缭绕云雾缠绕,恍如天上街市。傍晚,在凌虚台远眺能观其全貌,香炉峰在其前,玉屏峰在其后,月华街如一眉新月,附在齐云山半腰,煞是好看。
西递
在皖南的众多古村中,西递和宏村最有名,若从古徽州建筑角度来看,西递更胜一筹,因为其宗祠较多,建筑相对密集,享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以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两侧与之平行的街道则分布着很多窄巷,村中街巷大多沿溪而建。在敬爱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坊等建筑前有小广场,多为清代特色。
参观西递古徽州建筑的方式,一般在其中筛选出10座左右,景区有免费导游,可以带着深入了解徽派建筑。如果住在这里,别忘了在售票处登记一下门票,能多次进入。
宏村
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不少镜头便取景于宏村,较为经典的竹林飞跃而下落至水面的片段,也是在离宏村不远的翡翠谷拍摄。之后虽然宏村因此名声大噪,游人逐渐多了起来,但相比一些商业化的古镇,这里仍显清幽。特别是清晨或者日落时分进村,四周宁静得宛如世外桃源。
秋日的村子,天高气爽,满眼的金黄。三三两两的学生会围坐在南湖边,聚精会神地写意。青瓦白墙,连绵山岭,都自然的倒影在水中,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此时在村里走走,不经意的邂逅,便能寻得不少乐趣。
除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和美景,独特的民风也极具仪式感。大块的腊肉被挂满了整栋房子,密密麻麻,与古旧的建筑相映成趣,毫无违和感。至于腊肉的味道,当然需要到这里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当然,如果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在宏村周围转转。奇墅湖、木坑竹海、南屏等景点都不太远,吹吹风,漫步其中,乐得清闲自在。
黄山
被誉“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无须多言,一年四季都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攀登。到了秋天,一边登高一边赏秋,苍翠的松针和红色的枫叶掩映着奇峰巧石,只觉得天地浩荡。
黄山南大门因距离黄山屯溪区最近,大部分旅行者会从这里上山。南门所在的汤口镇附近也有几个不错的景区,如九龙瀑、翡翠谷和凤凰源等,都以山水风光为主,距离较近且在一条线上,沿南大门前国道行驶不久便可看见。
九华山
九华山名气虽不及黄山,但让李白赞颂的灵秀山水如今依旧美得震撼,独特的地质条件让它被认证为世界地质公园,秋日佛寺在金黄树林中掩映,看到就想举起相机。
九华山的山上大部分寺庙、食宿都集中在九华街周边。可以将车停放在九华街,步行游览各寺院后,登山到百岁宫,看天然睡佛,过东崖禅寺、回香阁到凤凰松景区。
年末征集四驱欧蓝德自驾游绩溪山门洞
浙江省。
临安区是杭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余杭区,南连富阳区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临安区境东西宽约100千米,南北长约50千米,总面积3126.8平方千米。
临安气候特征
临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属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613.9毫米,降水日158天,无霜期年平均为237天,受台风、寒潮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
受地貌影响(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且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当地立体气候明显,从海拔不足50米的锦城至1500米的天目山顶,年平均气温由16℃降至9℃,年温差7℃,横跨亚热带和温带两个气候带。
描写徽州的散文
山门洞位于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附近。一名石门,又称灵岩。山门洞为一天然洞窟,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有致,石笋、石乳,各具天姿。
山门洞位于宁国市城北15公里文脊山中,一名石门,又称灵岩。文脊山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众多。据载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龙潭、紫云、枇杷、涟漪、灵岩、朝阳等六洞,各洞相距仅里许,尤以灵岩(山门洞)为最奇。因麻溪发源安化与新化交界的大熊山,流经洞市的时候要穿越一个暗流奔涌、深浅难测的古洞,下游洞口如山门锁溪,因此叫山门洞。山门洞以下即为洞底下,洞市原称洞底下或洞脚下即来源于此。自唐宋而成茶马古道,因茶马古道而成驿,渐渐在“山门洞”附近的老街形成繁荣的集市,洞市因此而得名。但洞底下或洞脚下之名也一直沿袭至今。
山门洞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宽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开,俨若城门,可通车马。门内有狮子峰,如吼狮昂首。渐进为朝阳洞、澡锅洞。门外有银杏树9株,参天蔽日,衬托出古朴苍郁的山门。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有致,石笋、石乳,各具天姿。
东晋太和年间(366年-371年)邑人瞿硎先生隐居紫云洞,始开发山门。后人称灵岩洞为“瞿硎石室”,并刻石铭记。至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始于洞旁建寺,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赐号“灵岩寺”。此后,寺之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文人墨客也接踵而至,吟咏较多,诗人周?有“天下之奇山有门,山门之奇天下无”诗句,为后人所传颂。至今石壁上“仙岩壁”、“佛座灵岩”等镌刻,仍依稀可辨。
麻溪山门洞风景区:水碧、山奇、石怪,古朴而神奇的景观比比皆是,沿溪两岸松杉竹林郁郁葱葱,多奇珍异草,美禽美兽,是探险,户外远足,烧烤,篝火,游泳,漂流,骑马,宿营,休闲的好处去.尤其在夏天麻溪清澈的溪水麻溪清澈的溪水,?幽幽的小潭,?是戏水抓鱼游泳的理想场所。
自驾游是目前很火热的出游方式,除了很多家庭出行,更有一些有冒险精神的人选择自驾来穿越川藏线和国家北部一些地势险峻的美丽山川。
自驾游是目前很火热的出游方式,除了很多家庭出行,更有一些有冒险精神的人选择自驾来穿越川藏线和国家北部一些地势险峻的美丽山川。
在这些路况复杂的路线上,除了经常能看到一些霸道陆巡等专业越野车,还有一款车型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那就是欧蓝德。
在这些路况复杂的路线上,除了经常能看到一些霸道陆巡等专业越野车,还有一款车型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那就是欧蓝德。
欧蓝德它吃苦耐劳,不挑食的优秀品质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同时自驾穿越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一套优秀的四驱系统,那么欧蓝德的四驱到底强在哪儿,能让这么多人都选择它作为自驾首选呢?
欧蓝德它吃苦耐劳,不挑食的优秀品质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同时自驾穿越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一套优秀的四驱系统,那么欧蓝德的四驱到底强在哪儿,能让这么多人都选择它作为自驾首选呢?
欧蓝德的四驱系统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除顶配外的4WD车型,和普通的城市SUV普遍使用的电控四驱相同,通过ECU控制电子限滑来限制打滑车轮的转速,从而反向将驱动力更多的推向有附着力的车轮。
欧蓝德的四驱系统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除顶配外的4WD车型,和普通的城市SUV普遍使用的电控四驱相同,通过ECU控制电子限滑来限制打滑车轮的转速,从而反向将驱动力更多的推向有附着力的车轮。
而顶配的欧蓝德上搭载了一套名为S-AWC的四驱系统,它是基于世界拉力锦标赛上连续4年夺冠的车型EVO的4驱系统开发、功能强大的系统。它和4WD四驱最大的区别是带有“LOCK”锁止功能,可以通过前后轴的电控耦合器将前后轴动力分配到50:50,从而更快更直接的锁定打滑车轮,帮助车辆脱困。
而顶配的欧蓝德上搭载了一套名为S-AWC的四驱系统,它是基于世界拉力锦标赛上连续4年夺冠的车型EVO的4驱系统开发、功能强大的系统。它和4WD四驱最大的区别是带有“LOCK”锁止功能,可以通过前后轴的电控耦合器将前后轴动力分配到50:50,从而更快更直接的锁定打滑车轮,帮助车辆脱困。
选择欧蓝德进行自驾穿越的话,不仅因为带锁止功能的四驱可以提供不输专业越野车的脱困能力,更因为众多的电控系统可以帮助欧蓝德在湿滑路面带来更稳定的操控。
选择欧蓝德进行自驾穿越的话,不仅因为带锁止功能的四驱可以提供不输专业越野车的脱困能力,更因为众多的电控系统可以帮助欧蓝德在湿滑路面带来更稳定的操控。
其实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很多人开着奥拓也到了拉萨,所以脱困并不是主要需求,但路上难免突然出现雨雪天气导致的湿滑才是我们最该注意的,这时候S-AWC就能帮上大忙。当然,除了四驱,欧蓝德耐用稳定的品控也会为你的旅途免去很多忧虑,而且到了很多偏远的地方,油品标号是否达标也是一个大问题,欧蓝德的发动机技术非常成熟,对油品也不是非常挑剔。
黄山的资料
导语:徽州的复名成了热门话题,各种争议层出不穷,在这雨季,一个残缺的徽州让一府六县的徽州遗民呼吁了30年,只是那30年前的雨在这秀美的古徽州越来越大,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徽州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梦到徽州三月的天气,最美不过的是这江南缠缠绵绵的雨季。漫山遍野的新绿在微风的轻拂下,泛着跌宕起伏的波涛,仿佛是一弯洁净的海水,来回拍打着承载它的大地。七彩的花儿,装点成一只只形色各样的小船,在这绿色的海洋里泛舟航行,徜徉着的快乐美丽。
天空中常常飘着蒙蒙的雨滴,而却听不见任何一丝雨落的声音,只看见那轻盈的一滴落在新发的绿叶红花上,便使得这天然的绿和红显得那么的娇嫩欲泣。细雨缠缠绵绵的不肯离去,整个大地都被润湿,而被湿润的水气滞留在山间,遇着了清冷的空气,便蒸腾起薄如蝉翼的雨雾来。这萦绕着翠绿山色的雨雾,像是一层轻薄的灰白色面纱,遮盖了山色的谲奇,却也给这原本的美丽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远远望去,白色的雨雾飘荡起伏着,墨绿的山峦若隐若现,倒也像是神话中的蓬莱仙境。
天开神秀的无双胜景里,不知埋藏着多少才子佳人的纠葛缠绵。千百年来,也不知这块神秘的土地创造了多少惊世。
徽州人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的人间仙境中。
用今天人的眼光来看,能够居住在这样天造的美景中,是羡慕也得不来的福气。可是上溯到千百年前,这里的人们却无暇眷恋这里的美丽。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社会,似乎从来看重的都只有那些能够养育自己的良田耕地。但是看似广袤的徽州大地,拥有的却只是在崇山峻岭中可怜的一点点盆地,而美丽的山色里却难以种植金灿灿的稻米。
勤劳的古徽州人在河湖经过的狭小平地细心开垦着每一寸田地,但每年的收获却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已,“衣食无忧”都成了一种奢求。
如世世代代的徽州人真的就只是过着这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那便永远也不会创造出惊艳后世、纷繁锦绣的地方文明。古徽州人从来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因为他们骨子里拥有的不仅仅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流淌着锐利进取的沸腾血液。人们不甘于一辈子埋没在深山老林中去开垦贫瘠的立锥土地,他们要追求富裕,追求幸福的生活。于是纷纷立志外出闯荡,或是读书、或是营商、或是其他行当,总之是要走出大山。而最终的事实是,不服输的徽州人在他们从事的各个行业里都创造辉煌。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徽商曾经在明清两代称雄全国长达四百年,这已然是不朽的。直到如今,那段辉煌的往事也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沉淀而化作历史的过眼烟云。当你来到徽州大地,来到徽商巨贾们留下的豪宅华府里,你便依旧能够感受到这里的深厚气息。
徽州的古建筑透露出的是一种秀外慧中的美。也许是因为徽州商人们从来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财富,于是我们看见的豪宅也大抵都是“青砖黛瓦马头墙”这样的整齐划一的外表。而这朴素中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别样的威严和华丽。各不相同的室内的布局与装饰,却又直接彰显着主人的富足和品味。雕栏画栋的巧夺天工,玉石金器的陈设,亭台楼阁的雅致,花鸟鱼虫的点缀,无不投射出富商们娴雅的`生活情趣。而富丽堂皇的室内,却怎么也不会让你感觉一丝充满金银气息浓妆艳抹的俗气。这不仅仅是因为徽州商人喜欢风雅之物,而最重要的是徽商们骨子里流露出的文化气息。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和崇尚读书的观念在古徽州也留下很深的烙印。可偏偏是天运不祚,耕地在徽州太少也太珍贵了,以至于“早耕晚读”的生活逐渐变成了一种幸福的理想。
徽州有句流传久远的歌谣这样唱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不屈不挠的徽州人没有选择怨天尤人,他们懂得如果一味的守旧便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潦倒。于是他们笃信“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这样的格言,不顾当时社会舆论的鄙夷,走出大山,开拓商路,默默的耕耘这条发家致富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徽州古人们在崇山峻岭、断崖峭壁间披霜露斩荆棘,不畏死伤之艰险,以开尺寸之路。而此羊肠小道,上通苏杭,下抵闽粤,在祖祖辈辈的苦心经营下,最终达到往来商贾逐渐络绎不绝,贸易遂日趋发达空前局面,成为徽商发迹的黄金商路。后世人赞誉说,这是徽州人独有的一种“徽骆驼”精神创造的成功。“不服输、不怕苦”是这种精神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徽商成功的背后,蕴含着的血泪心酸也许只有真正了解这块土地的人才能够知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徽州人是被迫经商的,而他们骨子里始终向往着的却是读书人的生活。从古至今,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皖省历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这块风水宝地,其中不乏朱熹、戴震、胡适之类的学者大儒。
自宋代以来,历朝徽州府的状元及第比比皆是,以致世人称颂道“东南邹鲁”,“状元故里”,总总美誉,名噪一时。想比与富甲天下的豪迈财气,徽商们跟看重的却是“天子门生”的光宗耀祖。即便是在徽商显赫的明清两代,读书人取得的成功让纵使是家财万贯的巨商大股们也艳羡不已。
在封建社会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是无论用多少钱也转换不来的深刻印记。徽州商人们崇尚文化书理,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在商界的驰骋逍遥,“读书”也是他们一直长期坚持的东西。徽商们常常是手不释卷,亦商亦儒,工于书画,俨然文雅士。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富起来的商人们在故里兴资办学,崇文重道,推己及人,使得徽州大地文风盛行。这也就是徽州商人和文人一直都是翘楚华夏的重要原因。
靠着勤奋和天资,徽州古人们在崇山峻岭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印记。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今时不同往日,任何的显赫辉煌的过去也可能化作尘埃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掩埋。走在这里,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古路,寻访曲径通幽的小巷和历经沧桑的石桥和依旧矗立的溪边码头,这些古老的遗迹都在述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沉积。也许每一块石头,每一条小巷,每一座石桥和码头,背后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千百年过去了,祖先们留下的这些东西却从来没有改变,人们依旧居住在祖先创造的环境里,只是增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村落伴着河流井然有序的排列着,村子里的每一样建筑依旧还是鳞栉次比。虽然现在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生活,但是传统却从来没有被抛弃过。现在的徽州人依旧跟过去一样,尊师重道,勤奋坚韧。
崇山峻岭的阻隔,也使得徽州保留了完整的古代气息。没有繁华都市的热闹喧嚣,只留下淡雅恬静的自然风韵。在这里,天人合一的哲学态度长久流传着,保证了人和自然的琴瑟和谐。
生活在其中,我们宛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身处在中国国画里的乡村中,就和那笔尖留下的写意墨水一样,徜徉自由,无拘无束。我们逐渐明白,为什么会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赞美徽州的美丽,这份美丽也不仅仅是天造地设的风景,还有住在这美景里的人。于是我们也不难理解,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走进徽州不是不想去安徽,也不是想去安徽;去安徽没有理由,不去安徽也没有理由;但还是去了安徽。
单位要组织出去旅游。有的说去安徽,有的说要去上海,有的说要去南京,有的说要去江西————“那就去安徽吧!”我想。我这样说,好象没有经过大脑,又好象经过深思熟虑。
四月的春天,满山遍野鲜花绽放。春天写满了天,绿透了山,填满了海;春天走进了乡村,也溜进了城市。春天写在人们的脸上,春光洒在游人的身上。我也混在游人的队伍中,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阵春的气息,嗅一嗅花的芬香,抖一抖身上的灰尘,排一排心中的郁闷。
从衢州到屯溪,二个小时,我睡了二个小时。二十八个同事,二十八种心情,到过安徽的说安徽,没去过安徽的想安徽。三年前,我晚上从上海去庐江,呆了二天,然后又连夜从合肥回家。安徽也算去过,但对安徽没有形象,只觉得安徽人好客,安徽菜好吃。虽然没有游历过安徽的名山大川,但向往黄山,钟情徽派建筑,敬仰徽州商人智慧,尤其徽州商人背后的女人。其实在江南,在北方,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徽州的影子,我家的老屋也是徽派建筑,粉墙,青瓦,马头墙。
安徽是古安庆府和徽州府的合称。现在的皖南就是古徽州。徽州商帮,在明清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徽商称雄商界三百年,“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州的山川风景之灵气和徽州的工匠之智慧,徽州商人的财富和徽商文化,创造了徽派建筑,使徽州成为徽派建筑的博物馆。徽州的优美地理位置、发达的新安江水系和物产丰富的木材、茶叶等,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的徽商。
走进“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就象走进明清民居博物馆;走进牛形古村落的宏村,就象走进“中国画里的水乡”;走进神秘的南屏,就象走进迷宫;走进千年关麓,才知道徽州商人的强势;走近棠樾的牌坊,透着寒气,坚硬冷峻、青苔斑驳的石牌坊倾诉着神秘厚重,震撼肺腑的故事————来到绩溪的龙川,这里诠释了1600多年的“风水宝地”。龙川村,东有龙峰耸立,西有凤山对峙,北有登源河蜿蜓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站在高处俯瞰,龙川村依青山傍碧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村落象条船,村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历经千年的胡氏宗祠、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那一座座牌坊是徽州人的精神家园,那古村落和古建筑是远古徽州的繁华和富贵,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对徽州商人的财富,对徽派建筑的艺术,对徽州工匠的聪明,对徽州自然风光赞叹不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成功商人背后的徽州女人。
一个女人,一个梦,一世夫妻三年半;一条辫子,一副枷,沉沉噬尽风华。据导游介绍,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统:男孩子长到十四五岁便要出门从商,一去便是十几年,其间他可能会回来一次,迎娶父母为他选定的妻子。当婚礼结束后,男人就必须重新离开故土,外出经商。下一次回来很可能就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他的妻子则只能留在家中侍奉公婆,育子读书————一片斜阳晚照,已无心对着明镜打扮装束。风流云散,袅袅摇曳的长裙在晚风里张扬着,琵琶声声催人心弦,凄婉悲噎,曲折缠绵,不知是否已穿过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传送到了千里之外,只是那一弯新月如昨日————直到晚年自己的丈夫衣锦还乡。徽州的古民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高高的马头墙上只开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因为男人们长期在外,担心家里“红杏出墙”,不让她们窥视屋外的男人,当然也阻挡了男人窥探深宅大院里寂寞娇妻的视线。久久地倚栏,只为追忆是刚泛青时的美好年华,含情是那时的缠绵,脉脉是今生的牵挂,如同那漫天飞舞的杨花再也进不了眼底,在粉墙黛瓦的小楼中极目远望,明月静溢,四时不同,只有孤灯依旧,丢不弃、抹不掉的仍旧是岁月的年轮,千载之下千年的梦,一觉醒来发已白,如霜雪,曾经的妩媚生姿,如断了线的纸鸢在天际里找不到踪影。
徽州留守女人并没有因为情感的煎熬、性的压抑、生活的苦寂而郁闷,因为她们的眼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冀盼。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的女人们,她们阐释生命的方式自然有着衍生于性别的执着与精彩。也许这是她们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情所致;也许是传统礼教和闭塞的穷乡僻壤使女人们对生命对自由始终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正因为有这样的荣耀与信念的引领,这里曾崛起一群贤淑、内敛、坚韧、豪迈、忠贞、勤勉,浸润古徽州文化精髓的的女性。百年前的徽州文化鼎盛,徽州女人功不可没。
徽州商人、徽州建筑、徽州女人,并不是徽州文化的全部,但诠释着徽州文化。可这也不是我要来安徽的理由。我是带着内心的不安而思念安徽;带着不解而神往安徽。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 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黄山是 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觉得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 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黄山是 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觉得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14000.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