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台风实况 汕头台风预报

蓝色级别是最低的。不出海而出海是很安全的。

台风距离很远,风力和海浪不会特别强,海边可能会开阔。台风天气不建议去海边,如果刮台风,不要去海边,汕头已经高温好几天了,但最近迎来了一个转折点。受热带东风影响,汕头将有大雨,甚至暴雨。有降水,所以炎热的天气将得到缓解。但这是可以预测的。降雨量仍然很大,将有一些强风或强对流天气。特别是热带低压将对陆地和海洋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防御工作。

特别是,海上船舶和运营商应返回港口,以避免大风的影响。如果下大雨,为了防止社区内涝,你可以提前在门口放一些挡水板或沙袋。如果你住在低洼的地方,你也应该及时搬到安全的地方。暴雨过后,如果积水溢出室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发生泄漏事故,暴雨来临时,如果你在山区,你应该注意防止山洪。如果发现上游水突然变得特别浑浊,水位上升更快,那么此时应更加注意。

对于旅游业和一些水利项目,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安全。对于大雨、雷电和强风,我们必须注意一些灾害。此外,暴雨还可能导致内涝、泥石流和山洪,必须加以预防。此外,汕头还发布了蓝色台风预警,所以如果你在大风天旅行,你必须避免一些风险。第一,尽量少外出,但如果出于必要的原因需要外出,尽量不要骑自行车。台风天旅行很危险,更不用说去海边了?

台风一直影响着广东,上海也离河南很近,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海边旅游,也不要对周围的环境保持警惕。 ?

为什么汕头经常有台风?

中国最可怕的一次台风是1922年汕头台风。

中国台风最严重的一次是1922年汕头台风,这是太平洋台风季第五号台风,这个台风为中国广东省和菲律宾都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广东省汕头市,遭受到了更为严重的人命和经济损失,这次台风是在7月27日形成的,在8月3日消散的,因为是在8月2日登陆汕头的,所以被称为八二风灾,在当时造成了7万多人死亡,数十万人失去住处。

当地县志《潮州县志》记载了这场历年罕见的大灾:8月2日下午3时风初起,傍晚急,其中对台风的描述是风方益厉,震山撼岳,拔木屋,它的意思是说风非常猛厉,能够撼动山岳,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也被大风掀翻。

汕头的地形地貌

汕头市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汕头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市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区)均临海洋。汕头市海岸线曲折,岛屿多。汕头市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汕头市有大小岛屿8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高嶂岽海拔584.8米,是汕头的最高峰。

台风对汕头市有影响吗

因为汕头地处低纬度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平均温度较高

1。首先,要先说一下台风的形成的条件 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热带副热带的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2。明白了这些在联系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我国的自身实际可以知道, 影响我国台风的运行路径(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路径主要有4点 西移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周围的基本气流很弱,这时候台风中心的移动主要是内力运动,方向往西北。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深厚的偏东气流会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一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 西北移路径 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后,会遭遇一股轴线是西北向东南的南风,台风在这股深厚气流的引导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巴士海峡登陆台湾,再穿过台湾海峡向广东东部或者福建沿海靠近,在台湾、福建、广东等一带沿海登陆。如果台风的起点纬度较高,就会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沿海登陆,甚至到达山东、辽宁一带。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见于7月下半月到9月的上半月。 转向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高压或西风槽的阻挡,就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去。这种转向台风又可以分为三类:东转向、中转向、西转向。其中的西转向类,特别是到了近海才向西转的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这也是最常见的路径。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只是转向点的纬度因季节而异,盛夏在最北,春季在最南。 特殊路径 当台风所处的环境形势变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个台风相互影响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变得比较怪异,这就像陀螺在旋转时受到外力的影响,中心将作一气旋式圆弧运动。当这种运动正好和原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就会导致台风的停滞和打转。如果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平衡,便会左右摇摆,像一条运动的蛇一样。这样的移动路径很复杂,也更难以预测,所以更容易成灾。如发生在2001年的台风“百合”,其移动路径就是一种特殊路径,生成以后,就像一条蛇缓慢地在台湾的北部海面原地转了一圈半后,在台湾宜兰附近登陆,肆虐了44个小时又窜到台湾海峡,最后在潮阳、惠来再次登陆,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极大的损失。其怪异路径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汕头最大台风是哪一年

台风对汕头市有影响。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汕头市位于中国南海沿岸,常年受到台风的威胁。台风带来的强风是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台风过境时,会伴随着狂风,风力很大。强风可能导致树木被连根拔起、建筑物倒塌、广告牌和临时搭建结构物被摧毁等。

此外,还可能造成电线断裂、电力中断以及通信设施受损,给正常生活和交通带来困难。台风还会引发暴雨。台风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水汽,降水量往往非常大,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河流和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可能造成街道积水、低洼地区被淹、农田受损等问题。

由于汕头市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台风还可能引发海浪和风暴潮。强风和巨浪有可能造成海岸侵蚀、海堤决口以及沿海建筑物和设施的损毁。风暴潮则可能导致海水倒灌,对沿海地区造成淹没和水患。

台风形成的条件

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3、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以上内存参考:百度百科-台风

广东汕头港口

汕头最大台风是1922年8月2日。

汕头最严重的一次台风是广东汕头8.2台风,1922年8月2日(农历1922年6月10日),中国20世纪死亡最多的一次台风灾害。1922年汕头台风是1922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风暴在7月27日形成,在8月3日消散,维持了一星期。

这个台风为菲律宾和中国广东省地区,尤其是汕头市带来破坏,造成严重的生命及经济财产损失,因而被中国气象局列为20世纪十大气象灾害之首。

汕头地区6县1市遭到毁灭性洗劫,共死亡7万多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汕头市5/6居民受灾,一半房屋塌毁,死难2000余人。澄海县4万人丧生,外砂村无一生还,灾后庐舍为墟,尸骸遍野,水面漂着腐尸,树木挂着衣履,山顶覆着破船,积秽逾月犹末清除。海水淹过的耕地不长庄稼,井水咸而难以饮用,两年后方才淡化。

台风的学名与等级:

台风学名为热带气旋。每年夏秋季节,大量热带气旋在海上生成,“一不小心”就会酝酿个大的,但只有大于等于12级的热带气旋才配叫做“台风”。

台风按等级分:台风(12-13级,风速32.7m/s-41.4m/s)。强台风(14-15级,风速41.5m/s-50.9m/s)。超强台风(16级及以上,风速大于等于51m/s)。

“超强台风”是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2006年起使用的分级,作为分别台风级热带气旋的最强级数。超强台风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力和它的等级—样“超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汕头港具有维多利亚港第二的美称.

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向与强风向均为东北东向,全年大于6级风的出现频率不到10%。汕头地区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有3~4次台风正面袭击或影响本区。有史记录的强风最大风速达52.1米/秒。伴随台风而来的风暴潮对本港也有较大影响,最大增水达3.02米。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72.2毫米,每年5~8月为雨季。

雾况:1~4月为雾季。年平均雾日为22天,连续碍航雾天数不超过2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21.3℃,历年最高为37.9℃,历年最低为0.4℃。

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最高潮位4.米(受风暴潮增水影响),最低潮位-0.3米,平均潮差1.03米。

潮流:属弱潮河口海湾,湾内潮流受地形制约,为东西向往复流,涨潮流流速鹿屿水道为1.3米/秒,落潮流流速鹿屿水道为1.54~2.06米/秒。

波浪:汕头湾口有妈屿、鹿屿等岛为天然屏障,加上“八五”期间建成的导流防沙堤,外海波浪对内港影响甚小。港内波浪主要是东北及东向大风产生的,在5~6级风时,深水处会出现白浪,波高可超过1米,但传至岸边及码头附近,波浪以衰减。港内吹南、西南、西风时,即使有6级风,波浪也不高,对装卸作业影响不大。

助航信息

航道:航道分为港外航道和港内航道。港外航道长9400米,宽200~500米,航道水深4.7~7.0米;港内航道长9150米,宽350~500米,航道水深5~8米。

港口设有灯塔3座:

表角灯塔为单闪白光,周期5秒,灯光射程18海里;

德州岛(鹿屿)灯塔为红白互光,灯光射程白光10海里;

石碑山灯塔为旋转(2)白光,灯光射程22海里。

赤屿灯桩(23°16′56″N/116°47′18″E)联闪(2)白光,周期6秒,灯光射程5海里。

汕头港区设有3对导标,三百门进港航道正建设2对导标。港区内设有灯浮以保障航行安全。

锚地:引航锚地位于赤屿东北,水深6.5米,底质为泥沙,锚地面积314.2万平方米;港内有检疫、待泊、避风锚地,水深6.0米左右,底质为泥沙,锚地面积117.9万平方米。

港口基本情况

汕头港是我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500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综合通过能力2621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8万标箱。近年来,汕头市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和海运业,目前与世界上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运往来,与香港、泰国、日本等地有集装箱定期货运班轮。2006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2012.5万吨,增长15.9%。汕头港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建港条件,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门户,现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根据近日颁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汕头港是我国沿海港口5个港口群体中主要港口之一。

目前,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至2005年底,全市港口500吨级级以上生产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通过能力达到2518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8万标箱。

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大幅度增长态势。2006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15万吨,同比增长16.1%;集装箱完成44.3万标箱,同比增长20.4%。2006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比2005年10.1%的增长幅度提高6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6.2%的平均增长幅度提高9.9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沿海港口平均增速高2.2%,其中集装箱的增幅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15%。

港口特点和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汕头港地处东南沿海,在福州至广州黄金海岸线的中部,东北距厦门130海里,西南距香港187海里,东距台湾高雄214海里,与高雄处于同纬度。最东的南澳岛距高雄不足180浬,是黄金三角地区。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最具备对台直航条件的港口。

2、历史悠久:汕头港开埠于1861年,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

3、港口级别高。汕头港是沿海25个国家级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汕头港是我国沿海港口5个港口群体中主要港口之一。

4、建港岸线丰富,具有天然深水良港。全市共有海岸线289公里,其中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有28公里,深水岸线丰富。有具备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5万吨级煤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大型深水码头的优良岸线。同时具有泥沙回淤轻微,地质构造稳定,靠近国际航线,建港材料丰富等有利条件。其中广澳港区是粤东唯一天然深水良港,距岸2.5公里即可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港水深条件非常优越。

5、港口初具规模。全港现有500吨以上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6个;年设计通过能力2518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58万TEU。

6、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汕头湾主航道为3万吨级单向航道,航道水深达到-11米。广澳港区航道目前为2万吨级临时航道,正在实施5万吨级航道工程。

7、集疏运系统较为完善。腹地内主要公路干线有324、206、205国道,深汕高速、汕汾高速公路和广梅汕铁路。汕头至梅洲、汕头至深圳、汕头至福建、江西有多条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与港口相连。珠池港区已有疏港铁路,广澳港区规划疏港铁路已进入设计阶段,港口集疏运网络已经形成,大型规划港区均有规划疏港铁路。

主要港区情况

汕头港现有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广澳港区、潮阳港区、澄海港区、南澳港区共七个港区。

珠池港区有1800米万吨级以上顺岸岸线、有约900的陆域纵深形成的大型完整港区,共建成9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其中有2个2.5万吨级专业集装箱泊位,是目前建成的最大规模港区。

广澳港区和潮阳港区作为汕头港重要的外海港区,因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和优越的建港条件,港口陆域广阔,与汕头市规划的工业经济带有良好的衔接,适合建设大吨级泊位和临港工业,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港区。

广澳港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港区泥沙淤积轻微,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距离城市中心区域适中,是粤东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湾内10米等深线距岸约1~1.5公里,湾外南牙角-20米自然水深距岸约3公里,具备建设30万吨级以上码头的优良水深条件。目前,该港区初具规模,已建成1-6万吨级码头4个,2个5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5万吨级深水航道将于明年实施。港区规划陆域面积达13.6平方公里,规划岸线长10公里,可建设泊位39个。将成为以承担近、远洋集装箱、大宗散杂货、石油化工、液化气、液体化工货物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规划远期能力达到1.3亿吨。

潮阳港区泥沙淤积轻微,地质构造稳定,10米等深线距岸约400~800米左右,水深条件优越。现有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500吨级件杂泊位、1000吨级油码头各1个。目前,已有一些大型项目拟落户该港区,如华能汕头海门电厂已落户龙头山附近,今年开工建设,中海油LNG项目也初步选址该港区。港区规划成为我国沿海、近洋集装箱、煤炭、散杂货及石油化工品等运输提供服务的多功能综合型地方性港口。规划岸线长约7.6公里,规划陆域5.4平方公里,可建设0.5~15万吨级码头共16个。

港口发展思路和“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港口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至2010年,要建成市场经营机制健全,港口管理规范到位,效率和效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有序竞争、有利于港口优化配置的港口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进展,港口结构有明显改善,和规模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现代化深水大港初具规模,建成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及广澳港区5万吨级航道,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566万吨,全港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完成10万吨LNG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前期工作,并力争十一五期末动工。港口生产有大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未全港年吞吐量达到4000万吨,年均递增18.2%;集装箱年吞吐量110万标箱,年均递增24.5%。

“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广澳港区和潮阳港区,完善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吸引大型临港工业落户,推动港口建设和发展。主要建设广澳港区一期两个5万吨级泊位,广澳港区二期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广澳港区5万吨级石化泊位,华能汕头电厂配套5万吨级煤码头,丰盛海门电厂配套5万吨级煤码头,并进行广澳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西防波堤、LNG项目配套码头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14144.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