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气象台 温州市气象台官方权威发布

温州台风预报:风暴将席卷城市,居民需做好防范准备

近日,温州市气象台发布了一则令人担忧的消息:一场强台风即将袭击温州市。根据预报,这场台风将席卷整个城市,并伴随着狂风暴雨。为了确保市民的安全,温州市气象台提醒居民们要做好防范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

了解台风的特点和危害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由于其巨大的风力和暴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了解台风的特点和危害是做好防范准备的第一步。

台风的特点包括:强风、暴雨、风暴潮和雷电等。强风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树木折断、电线断裂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暴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低洼地区和河道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威胁。风暴潮是台风带来的海水暴涨,会淹没沿海地区,给沿海居民造成生命危险。雷电是台风伴随的天气现象,会引发火灾和触电事故。

做好防范准备的操作步骤

面对即将来临的台风,我们需要做好防范准备,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些操作步骤,供大家参考:

1.关注气象预报

及时了解台风的最新消息和预测路径,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可以通过电视、收音机、手机APP等渠道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

2.室内物品固定

将易受风力影响的室内物品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台风中受损或成为飞行物。如将花盆、花瓶等移至安全位置,将书架、衣柜等固定在墙上。

3.准备应急物资

准备足够的食品、饮用水、药品、应急灯、手电筒、备用电池等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还要检查家庭的灭火器、急救箱等设备是否完好,并确保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4.做好居民楼的防护工作

对于住在居民楼的居民来说,要确保窗户的密封性良好,可以使用胶带或木板加固窗户。如果住在高层建筑中,要注意避免靠近窗户,以防被玻璃碎片伤到。

5.疏散和避险

如果所在地区被官方发布疏散通知,应按照指示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如果无法疏散,要选择坚固的建筑物避险,避免在室外暴露在风雨中。

结尾

温州台风预报发布后,市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做好了防范准备。大家紧锣密鼓地将家中易受风力影响的物品固定好,备足了应急物资,做好了居民楼的防护工作。在台风来临之际,大家纷纷疏散到安全地带或选择坚固的建筑物避险。

温州市气象台提醒大家,台风虽然威力巨大,但只要我们做好防范准备,就能够减少灾害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警惕,听从官方的指导,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温州市将能够度过这场台风,重建美好家园。

温州市气候保护和利用条例

温州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扩展资料:

温州市野生动物尚未作过全面调查,习见野生动物属哺乳类的,山区有:野猪、獾、豪猪、云豹、金钱豹、毛冠鹿、黑鹿、獐、野山羊、青羊、金猫等。

鸟类最习见的有麻雀、鹰、隼、枭、喜鹊、画眉等留鸟,家燕、沙燕、豆雁、秋沙鸭、伯劳等候鸟。也有一些珍稀种类如黄腹角雉、白鹇。爬行类有龟、鳖等。?

温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有储量的固体矿产18种,矿产地32处,其中有基础储量的矿产11种,分别为钼、铅、锌、银、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高岭土、硫铁矿、石英闪长岩、钾钠长石等。

矿产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其中明矾石(主要产地在苍南矾山镇)、叶蜡石(主要产地在泰顺仕阳镇)矿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矾都”、“世界蜡都”之称。伊利石、花岗岩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属矿产中永嘉石染钼矿。

百度百科-温州

温州是什么气候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气候,科学应对气候风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候保护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候,是指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太阳辐射、风、热量、云水、大气成分等自然物质和能量。第三条 气候的保护和利用应当尊重自然生态规律,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趋利避害的原则。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应当加强对气候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县(市、区)人民应当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气候保护和利用工作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第五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候保护和利用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科技、财政、自然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大数据发展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气候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气象知识宣传、气象设施巡查、气候普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相关工作。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以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发挥国家气候标志评价作用,推动当地气候保护和气候优势利用。第七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候保护和利用基本知识、气候风险及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气候保护和利用,研究、挖掘与气候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所在周为气候宣传周。第八条 鼓励开展气候保护和利用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气候保护和利用领域的产品研发、信息服务和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化发展。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应当加强太阳辐射、风、热量、云水、负氧离子、温室气体等气象探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科学建设,提高气候及其变化的监测能力。第十条 气象探测活动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国家或者省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台站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汇交气象探测资料,可以通过探测地气象主管机构汇交。

鼓励从事气象探测的单位和个人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供前款规定之外的其他气象相关信息。

市、县(市、区)发展改革、科技、水行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在行政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有关活动可能需要气象探测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发展改革、自然和规划、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开展气候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气候的可利用性进行评估,开展气候区划工作。

气候区划应当包括气候的分布状况、用的区划指标、区划结果、区划气候优势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等内容。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应当利用气候区划成果。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应当将城市通风廊道布局和控制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利用空气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科学布局、优化应用通风廊道,促进城市空气流动,缓解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自然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研究。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开展城市热岛效应评估,发展改革、自然和规划、生态环境、水行政、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电力等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市、县(市、区)人民应当依据城市热岛效应评估结果,取应对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自然和规划、生态环境、水行政等部门定期开展三垟湿地、珊溪水库等气候效应评估,提出保护局地气候、应对气候风险的具体措施。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对国土空间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自然和规划主管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在前款所列项目立项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结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避免和减少规划、建设项目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或者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不利影响。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灾害频繁。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大气中的水汽是成云致雨,产生许多声声,千姿百态的云天现象的原因所在,我市有仅以温暖多雨著称,空气中水汽含量也极为丰富,年平均水汽压达18-19百帕,居全省首位,年平均相对湿80%左右,山区和海岛更大些,也是省相对湿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四)气候类型多样,天气灾害频繁

本市地形复杂,岛屿、海洋、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区样样多有,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多种经营以及交通、旅游、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但由于季风活动变化,使光、热、水在时间、究竟上分配不均,风云雨雪嬗变明显,台风、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阴雨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带来较大影响。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灾害频繁。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大气中的水汽是成云致雨,产生许多声声,千姿百态的云天现象的原因所在,我市有仅以温暖多雨著称,空气中水汽含量也极为丰富,年平均水汽压达18-19百帕,居全省首位,年平均相对湿80%左右,山区和海岛更大些,也是省相对湿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四)气候类型多样,天气灾害频繁

本市地形复杂,岛屿、海洋、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区样样多有,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多种经营以及交通、旅游、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但由于季风活动变化,使光、热、水在时间、究竟上分配不均,风云雨雪嬗变明显,台风、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阴雨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带来较大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25291.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