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今日天气 陵川实时天气预报

一、气象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以秦岭至淮河一线为界,以南的信阳、南阳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其他城市均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一般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据河南省气象局资料,全省年太阳总辐射量4600~5000MJ/m2,淮河以南及山区较小;年实际日照时数2000~2600h;年平均气温12.8~15.5℃。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28℃;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2~2℃。全年无霜期在180~240d之间。夏季空调利用时间为6~9月份,冬季供暖时间一般为11月15日~次年的3月15日,供暖与制冷时间相当。

省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200mm左右,南部达1000~1200mm,黄淮之间为700~900mm,北部及西部仅600~700mm。全省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65%~75%之间,大致自东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由于受季风影响,灾害性天气如干旱、干热风、大风、暴雨、冰雹等现象较为频繁。各城市气象要素见表2-1。

二、水文

河南省河流众多,由西向北、东、南呈放射状分流,分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5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493条,1000km2以上的有60条,超过5000km2的有17条,超过10000km2的有9条。此次开展研究的18个城市中洛阳、三门峡、济源属黄河流域,南阳属长江流域,安阳、新乡、焦作、濮阳、鹤壁属海河流域,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周口、平顶山、驻马店、信阳、商丘属淮河流域。

表2-1 河南省主要城市气象要素一览表

1.黄河水系

黄河是河南省最大的河流,自陕西潼关进入河南境内,横贯河南北中部,至台前县的张庄出境进入山东省,该河段长约711km。

黄河干流孟津以西为峡谷段,山势陡峭,水流湍急,现建有三门峡和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孟津至桃花峪段,进入平原丘陵区,河床坡降减小,水流减缓,泥沙开始落淤。黄河自郑州桃花峪起进入黄河下游,其河道为强烈堆积型河道,由于河水高含泥沙,并在下游段落淤,致使黄河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m,最大达10m以上,形成地表分水岭和黄淮海大平原的脊柱。

据花园口水文站1949~2000年资料(图2-1),黄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269m3/s;最大实测洪峰流量为22300m3/s(1958年7月17日),最小流量为0(1960年6月1日)。多年平均含沙量26.4kg/m3,最大年平均含沙量53.6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546kg/m3(17年)。

黄河水系包括黄河及其支流伊河、洛河、沁河、宏农涧河、漭河、金堤河、天然文岩渠等,流域面积3.62×10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1.7%。其中伊洛河流经洛阳市,漭河流经济源市。沿黄河城市有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新乡、郑州、开封、濮阳8个市。

图2-1 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曲线图

2.淮河水系

淮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洪河、颍河和豫东平原河道,淮河多年平均流量174m3/s(淮滨水文站),流域面积8.83×10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2.8%。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均发源于大别山北麓,占省内淮河流域总面积的17.5%。左岸支流主要发源于西部的伏牛山系及北部、东北部的黄河、废黄河南堤,沿途汇集众多的二级支流,占省内淮河流域总面积的82.5%。左右两岸支流呈不对称型分布。山丘区河道源短流急,进入平原后,排水不畅,易成洪涝灾害。

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 淮河干流发源于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向东流至固始县三河尖乡的东陈村入安徽省境,省界以上河长417km,淮河干流水系包括淮河干流、淮南支流及洪河口以上淮北支流流域面积21730km2。南岸主要支流有:浉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露河、史河、灌河等。其中浉河流经信阳市。

洪河水系 洪河发源于舞钢市龙头山,于淮滨县洪河口汇入淮河,全长326km,多年平均流量27.7m3/s(班台水文站),流域面积12325km2,汝河是其主要支流。

颍河水系 颍河位于河南省腹地,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支流。以沙河为主干,周口以下至省境段也俗称沙河。颍河发源于嵩山南麓,流经许昌、周口,于界首入安徽省境。颍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06m3/s(周口水文站),省界以上河长418km,流域面积34400km2。主要支流有沙河、汾泉河、清潩河、贾鲁河、黑茨河等,其中贾鲁河流经郑州,清潩河流经许昌,沙河流经漯河、周口。

豫东平原水系 豫东平原水系主要有涡河、惠济河、包河、浍河、沱河及黄河故道,其中惠济河、浍河分别流经开封、商丘。

3.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卫河干支流和徒骇河、马颊河。其中境内流域面积1.53×10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2%。

卫河是河南省海河流域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流经河南省焦作、新乡,出南乐入河北省境,省境以上河长286km,流域面积12911km2。卫河多年平均流量为59.3m3/s(元村集水文站)。主要支流有淇河、漳河、汤河、安阳河等。

4.长江水系

河南江流域汉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为27370km2,占全省面积的16.7%。主要支流有唐河、白河、湍河、丹江等,各河发源于北部山丘地区,源短流急,汛期洪水骤至,河道宣泄不及,常在唐河、白河的下游造成灾害。

白河发源于嵩县玉皇顶,流经南阳于新野出省,省内河长302km,流域面积12142km2。

陵川县名胜古迹日记五百字

黄围山还称灵山

是唐代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黄梅出生地,又称黄梅山

山上有黄梅洞、黄梅寺、圣母冢等遗迹

灵湫洞内有禅宗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位祖师及五祖母亲的圣母石像

相传由于黄围山特有的龙脉之气,古时许多读书人和富家子弟都选择在黄围山的黄梅书院潜心苦读,造就了“陵川自古多文人”的文化现象。黄围山在唐朝以前为道士活动地,在山顶上建有祖师殿、玉皇殿、皇姑庙等。自唐代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出生在此,佛教才渐渐兴盛,香火不断,这里的僧人“思儒者之道”,在黄梅寺内,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黄梅书院至此建成,在金元时代书院进入鼎盛时期,大文学家、状元、进士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

黄梅书院位于黄围山山脚的黄梅寺中,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黄梅书院作为读书讲学之处其历史悠远,自唐朝开始,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黄梅书院,后又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一直延续至今。

黄梅书院的求学风气甚浓,在金元时代共出过7名状元,93名进士,其中著名的武氏三状元也曾就读于此,他们是金代的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叔侄三人。武氏一家自金贞元二年词赋科状元武明甫及第后,武天佑、武天和相继状元及第,史称“武氏三状元”。根据武氏家庙中现存的家谱和祖宗画像所记载,自唐以后,武家除金代出过三位状元外,还有进士九个,翰林六个,尚书五个,资德、朝仪十二个,国子监博士一个,图史编修一个,知县十一个,共有官衔人数达四十八个。其中最著者为宋朝的国子监博士,后人辽官至尚书的武白和金代的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叔侄三状元。

《五灯会元》载五祖岀生得法原文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

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

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

揖日:“寄宿得否?”

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曰:“诺我,即敢行。”

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

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

按:如此说五祖岀生得法未在黄围。

也有人据《五灯会元》记载而演变相传五祖与黄围山渊源之说:

五祖是由栽松道人转生的。本为破头山中之栽松道人,栽松道人笃信佛教,意欲修而成佛。他四十多岁时曾遇见四祖道信,表达了愿意皈依佛门的愿望。栽松道人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你已经年龄大了,如果得到我的佛法,你也不能广为传法了。如你来生再来求法,我可以等你。)”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姑娘,天快黑了,我在你家借一宿何如?”姑娘说:“我上有父兄,得经他们同意才行。”栽松老人说:“先得你同意我才能和他们说。”姑娘看天色已晚,又是一个年龄这么大的人了,就点头说:“那我带你回去。”当他收拾好衣物站起来,栽松老人却已不在了。原话是: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三月初三日出生。从小聪慧贤淑,性格内向。一出生就不食荤腥,父母强喂,入口即吐。每日里喜欢静坐不语。其家庭是平常人家,三个姐姐已经出嫁,兄长也娶妻另过。周女虽然最小,但非常孝敬双亲,看到父母年迈,她便承担起家务事情,帮助父母干活。年方,尚未婚嫁。每当媒人到家中提亲,她便摇头不应。父母相逼,她就以死相推。说终身不嫁。奇怪的是,那次洗衣回家的当天夜晚,周女做了一个梦,见一头青狮十分雄猛,来到她面前摇头摆尾,环绕三圈,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从第二天起,她就一直呕吐,父母请医诊治,结果大吃一惊,医生说她怀孕了。父母逼问原因,周女也说不清楚。 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事情。因此她遭到了来自家族、邻里、社会的冷眼和百般欺辱,迫于压力,父母也将其赶出了家门。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过着流浪的生活。开始,她白天在外乡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尽管如此,她还是经常会遭到别人的白眼和非议,有时候几天都没饭吃。有一天晚上,她住在一间破庙里,夜晚梦见文殊菩萨对她说:“你肚子里怀的是成佛作祖的孩子,切不可灰心。此地不可留恋,恐对孩子不利。你可从此北上,千里之外,灵山灵洞自有你母子安身之处,切记。”说完,菩萨便不见了。

周女猛地醒来,只觉似梦非梦,想到近来所遭遇的一切,便下决心离开这里。于是,她便背井离乡,沿途乞讨,风餐露宿向北走来。先来到河南,看到中州大地平坦无垠,不利隐居,稍作逗留后,继续北上。几个月后,她来到了黄围山。只见这山祥云笼罩,瑞气凝结,崇山峻岭,人烟稀少,又见有山洞可遮蔽风雨,便问此是何山?当地人告诉她:这山名灵山,山中有一洞叫灵湫洞。闻听此言,周女想起了梦中菩萨之言,便在此山旁的一个小村里住了下来(此村就是现在的黄梅村,后改黄围村)。这样过了几个月,肚子渐渐鼓起来了。为了不遭受别人的猜忌,她便借口搬到灵湫洞里去。白天在山中摘寻野果,晚上便宿于洞内。又过了几个月,眼看即将临盆,洞深潮湿,只觉不妥。半夜时分,梦见文殊菩萨对她说:“明天你到洞外右下方去,那里有一洞,可以生产。”第二天,她按梦中指示,果然发现一洞,洞口藤条缠绕,杂草丛生,不仔细看,一般人是发现不了的。走进洞中一看,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地下十分干燥。于是心情愉悦,不再担心。三天后,即隋仁寿元年(601年)的五月十二日,天空发亮,朝阳初生,忽觉腹中不适,顷刻,她顺利生下了这个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的的孩子。当时她觉得因为这个孩子,断送了自己的一生清白,觉得有点不吉祥,心里委屈地掉下眼泪。于是生气地把孩子放进了洞内的一条清水沟里。让他自生自灭。但是,母子连心,一夜辗转不安。第二天天还没亮,她便早早去看,只见洞内红光通亮,发现自己小孩正在沟里的水面漂浮,挥动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在玩。而且看见身子鲜嫩明好,周围红光罩体,祥光十足,于是情不自禁地把孩子抱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就这样,周女带着孩子,隐居在黄围山黄梅洞中。白天周女沿村行乞,为儿子讨来一些米粥,晚上便在洞内为其讲述一些人情世故和古圣先贤的事迹。有一次,孩子忽然觉得眼疼,什么也看不见,她母亲在灵湫洞内双膝跪地,暗自祈祷,求菩萨保佑儿子。忽听有滴水声传来,睁眼一看,原来洞顶水滴落下,发出声音,正好水滴落在一钟乳石上,天长日久,那石上滴出一坑。她便用坑中水为孩子洗眼,不一会,孩子便复明如初。又有一次,她双乳红肿,疼痛难忍,不能喂奶,孩子饿的嗷嗷直哭。她跪在灵湫洞内祈求菩萨救治。隐隐之中,只见一块平台旁边,有红光闪烁,过去一看,只见两块钟乳石,颇似人之双乳,乳头有坑,内有清水。她试着用清水洗自己双乳,很快肿消如初,恢复正常。孩子稍大,其母便在洞外开辟荒地,种菜种粮,自供自给。孩子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经常帮母亲做些提水,拾柴、舂米等力所能及之事。每到天气晴好时,母亲就带着他到山顶上,在悬崖峭壁处打坐,为的是能让孩子锻炼身体,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平时只有母子相依为命,很少见到外人。正因为这些缘故,孩子便养成了一种内向的性格。周边村庄的人并不知道她们母女俩的来历,但从来没有见过儿子的父亲,所以,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这孩子长到了七岁。母亲便想带孩子回老家认祖归宗。当辗转来到当年在河边洗衣的地方,睹景伤情,感慨万分。又想起自己的经历,厌恶这个世态炎凉的地方,于是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沿途乞讨,准备重返黄围山。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你姓什么)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孩子的母亲想起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上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了却了这一段俗缘,周氏便又重新返回黄围山,从此再未走出山中一步。

四祖将孩子带到寺院,给他起了法号“弘忍”。十三时披剃为沙弥。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后道信圆寂,由弘忍继承法席,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后来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地方受挤,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或「黄梅禅」。五祖成为一代宗师后,好多人慕名到山西陵川的黄梅山出家修行,陵川黄梅山也因此名声远播。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慧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慧能,命他连夜南归。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七十四岁时的七月十三那天,心情恍惚,似觉有事,入定一看,原来母亲今年九十高寿,昨晚在黄梅山安详坐化仙逝。于是五祖悄悄一人,连夜启程,来到黄围山,将母亲亲自葬于山巅,以表对母亲的崇敬之意。安葬母亲之后,五祖正欲离去,寺院住持率众僧人一起跪下说:“祖师回来一趟很不容易,请给我们做番开示,也不枉我等师徒一场。”

看到大家苦苦哀求,五祖便在灵湫洞内一块大石头上盘腿而坐,为众说法:“地有南北,佛无取舍,搬柴运水,皆为修行,佛门广大,随缘度生,世间万法,皆为佛法,汝等日后不可有门户之见,不可怀智愚之念。此山要不拘一格,广纳众善,日后将有数十位大德出世在此弘法。吾住世因缘已尽,不久将随母而去,汝等不可懈怠,法门大启,根机不择,一心清净,佛即不远。”五祖临走时对寺院住持道: “黄梅洞乃我母受难之地,非得道者不得入内。”

此后,黄梅洞多次放出红光,人们到洞口朝拜,多有灵异。一些不法之徒以为洞中有宝,便伺机偷窃,一进洞口,看见巨蟒口大如盆,眼如铜铃,喷吐毒气,人不能近。又听洞内阴风呼啸,神喊鬼叫,十分瘆人,只得无功而返。有些亡命之徒硬行闯入,再无生还。为了安全,寺院住持便将洞口封闭,塑一石碑,上写:要想此洞开,还得原人来。黄围山的人知道五祖事迹后,便将灵山改为黄梅山,五祖出生的洞叫黄梅洞。五祖母亲住过的村改为黄梅村。五祖安葬母亲回去不久,便也示寂入灭,时为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十月二十三日,春秋七十四岁。五祖母亲去世后,武则天赐封为圣母。唐代宗时(763-779年)朝廷追谥弘忍大师为大满禅师。南唐加封为广化禅师,唐宣宗改赐寺为真慧禅师,元文宗赐弘忍大师法号为妙圆普觉禅师。

名胜古迹日记列文如下:

这天,天气很热,但还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参观。先去了位于新桥村西的永兴桥。它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有3个,洞高约5米,享有“沙井胜”的盛誉。永兴桥的桥面石栏上雕有龙凤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桥的两头还立有石狮,威武勇猛,惟妙惟俏。你知道它用建的吗?它是用花岗石、岩石砌筑,造型美观。永兴桥时逾三百载,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古桥梁,是古代深圳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人们漫步永兴桥,举目四望,沙井新貌尽入眼底,确有心旷神怡之感。

接着,又去了曾氏大宗祠,它位于新桥村内,建于清乾接着,又去了曾氏大宗祠,它位于新桥村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是深圳保存较完好的宗祠,曾氏宗祠还规模宏伟、古朴。位于天井中的石牌坊顶部的屋檐上均有精美的花纹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技艺精湛。坊柱前后用抱鼓石相护,坊上横额书写楷书“大学家风”浑厚的四个大字,两边还有有意义的字。宗祠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多为寓意吉祥的动物植,较高的艺术价值。

然后,还参观了宗祠,它的两边墙都有蚝壳砌成,百年的风吹雨打,还屹立不倒。万丰博物馆是个村办博物馆。它体现了祖先们的难苦的生活和奋斗精神。

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努力学习,把沙井创建成一座古今建筑俱全的中外名镇。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6504.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