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树天气预报2345 吉林梨树天气预报40天
立春
自秦朝以来,立春一直是中国春天的开始。它曾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上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鸟语花香;春天在生长,在耕耘,在播种。在气候学上,春季是指气候中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的时期。当我们在初春到达时,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变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往往会上升或增加。小春作物生长加快,小麦抽薹拔节期油菜耗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追肥,促进生长。农业谚语提醒人们:“当春天开始下雨时,早起晚睡。”大春的备耕工作也已经开始。虽然“春”已立,但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出现霜冻,再过几年,就会出现“白雪来不及春,花开花落树飞”的景象。[3]
雨水
节气的意思是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大。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下雨前天气寒冷,但雪花在飘落,令人不快的雨淅淅沥沥。之后雨水温度一般能回升到0以上,雪少雨多。然而,在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在隆冬,降雨也并不罕见。这段时间四川盆地平均气温10以上,桃李含苞待放,樱桃盛开,确实是气候上的春天。除了某些年份,霜冻期已经结束。嫁接果树种树正当其时。盆地冬季干旱后,一年四季春旱多,尤其是盆地西部“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土壤保墒,及时浇水,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油菜开花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目前仍处于旱季,气温低,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此外,寒潮入侵时可造成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
惊蛰
反映节气的自然物候,意思是:春雷的突然移动,唤醒了土里冬眠的动物。此时气温迅速回升,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逐渐出现春雷。在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春雷在雨中刺刺作响。盆地西北部除个别年份外,一般到清明前无雷,是四川省雷雨开始最晚的地区。蛰伏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春耕的繁忙季节。真的:季节不等人,一瞬间值千金。四川盆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比雨水节气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明显增加。但由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在盆地东南部的长江流域地区,大部分年份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的播种。其他地区经常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的低温天气,不能盲目早播。虽然气温上升很快,但降雨量增加有限。中部和西北部盆地的总降雨量在蛰伏期只有10毫米左右。常年的冬旱过后,春旱往往开始出现。此时,小麦的孕穗期和油菜的开花期处于需水量较多的时期,对需水量比较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造林也要考虑这种气候特点。栽后要勤浇水,努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展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在每个季节的中间。春分那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因此,春分和秋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昼夜分”,民间有“春分和秋分平分昼夜”的说法。春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中国中部有句农耕谚语,“春分麦起,一瞬值千金”。四川省气温持续上升,但一般没有降雨到春分那么快。3月下旬,盆地北部平均气温13至15,盆地南部平均气温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冰雪融化,旬平均气温在5至10左右。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气温最高,平均为18至20。除盆地边缘山区外,平均日平均气温连续七八年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播种,也非常适宜造林。但春分前后,盆地内往往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明显,最低气温低至5以下。有时,少量冷空气接踵而至,导致持续数日的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一特点,要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及时播种。
纯亮度
清明节是代表物候的节气,意思是天气晴朗,草木茂盛。清明节有踏青、吃冷食、扫墓等民俗。俗话说“雪破清明,霜破谷雨。”天气晴朗时,盆地气候温暖,春意盎然。但清明节前后,冷空气仍不时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早稻死秧。所以水稻播种种植要避免冷尾暖头。在川西高原,由于冬季严寒,饲草不足,牲畜抵抗力较弱,需防范春季后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牲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谷雨
俗话说“雨过百谷”。有了及时充足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谷雨节气有这么个意思。谷雨季节
在四川盆地的节气中,“华阳落至极限”,刘落,杜鹃夜啼,牡丹花开,樱桃熟红。自然风光告诉人们现在是晚春。这时,盆内温度迅速上升。一般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已达到20至22,比4月中旬高2以上。在盆地东部,一两天内往往会出现30多度的高温,让人感觉很热。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入夏。春季盆地高温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大春农作物的早期栽培措施。野豌豆适宜的种植温度为18~22,此时可以满足。流域老旱区的经验证明,谷雨后早栽紫云英,可在夏旱前封藤叶,增强抗旱性,获得高产稳产。
夏初
节气顾名思义,长夏就是夏天的开始。但是各地气温不一样,夏天的时间其实也不一样。按照夏季五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气候学标准,长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刚步入夏季;盆内其余温度20左右,仍是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下的晚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早在4月中旬就感受到了夏季的炎热,长夏气温达到24以上,可谓盛夏炎热。055-79000长夏说“电见”。但就四川而言,即使是最晚第一次雷击的盆地西北部,每年的雷雨都是在4月上旬和中旬开始,所以“电见”不必等到长夏。长夏过后,正是流域中稻大面积种植的需水量关键期。暴雨的早到或晚到,雨量的多少,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个时候,如果不下大雨,那些没有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翻耕耙秧。根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暴雨平均始期在盆地东部为4月中下旬,中部为5月中下旬,西部为5月下旬。盆地东南部5月份的月降雨量为100-200毫米,西北部为75-100毫米。盆地西部和中部暴雨开始晚,雨量少,常有夏旱露头。在此期间,正如收获小春作物和在盆地种植大春作物一样,应特别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要播种。即使是阴雨天,也要防范小春收获物的发芽、霉变,做好抗旱保苗工作,警惕20以下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节气小而饱,是指小麦等夏季作物灌浆,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业谚语赋予了小满新的含义:“小满不满意,但他想一想”;"一个小人物是不满意的,但是一个大人物的种子无关紧要"。用“满”字来形容雨水的盈缺,并指出满了的时候如果田里没有足够的水,就可能造成田埂开裂,甚至种下水稻也不能种。因为“长夏小满插秧”,“秧冲小满谷落”,小满正是种稻的季节。流域夏旱严重与否,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种植面积。种植时间与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密切相关。
芒种
代表小麦等芒类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到了芒播的时候,四川盆地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和红薯的移栽也接近尾声。大部分地区中稻已进入返青阶段,秧苗翠绿,生机勃勃。“东风染三千顷,折鹭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此时田野的美景。芒栽季节,未移栽的中稻要快栽;如果再推迟,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会因温度升高而缩短,生长期易受干旱和虫害,产量也不会高。红薯移栽最迟要在夏至前完成;如果种得太晚,不仅干旱的效果会加重,到了秋来气温也会下降,不利于马铃薯的扩大,产量也会明显降低。这就是农业谚语“芒种忙种”的道理。
夏至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需要14个小时。夏天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尽管白天最长,太阳的高度也最高。因为,表层的热量还在积聚
节气树阴,暑光。酷暑时节四川盆地平均气温26左右,已是盛夏。天气相当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全年7月中旬,在盆地东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期,对杂交水稻抽穗开花不利。除了事先在布局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外,对已种植的也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能看到霜雪,相当于盆地早春的景象。酷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的季节。7、8月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经常会发生山洪,甚至引发泥石流。而盆地东部,夏季高温过后,往往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经常晴热,开始进入伏旱期。四川盆地,东旱西涝的气候,与农业丰收有很大关系。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抗旱抗洪,把危害降到最低。酷暑前后,四川省各地进入雷雨最多的季节。雷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常伴有大风、暴雨,有时还会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要注意防范。
大暑
暑意热。说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来说,暑热节气是一年中盆地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炎炎夏日正是茉莉花和荷花盛开的季节,茉莉花芳香沁人心脾。天气越热越香,给人一种干净香的享受。高贵的莲花,不畏骄阳骤雨,早开晚聚。诗人称赞它“反映了荷花不同的红色”。生机勃勃的夏天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习习”显然把立秋和凉爽的天气联系在了一起。可见,立秋是凉爽的秋天的开始。由于纬度和海拔的差异,在初秋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同时进入秋季。按照春秋五日平均气温在10到22之间的气候学标准,除了那些北纬高海拔的地方,立秋还是在炎热的夏季,即使在东北大部分地区,此时也看不到凉风习习、黄叶飘飘的秋景。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8月份依然是一年四季的酷暑。气候统计显示,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才能入秋;在冬季常年持续或者没有夏季,春秋相连的高原山区,根本不可能说秋天什么时候开始。立秋后,四川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田间管理丝毫不能放松。水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防范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要继续分别做好旱涝保收工作。在立秋后的盆地,虽然季节仍是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的金秋来临了。
热度结束
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出”是藏而终的意思,“出叔”是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总的来说,四川盆地的平均气温比初秋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日平均气温可能连续3天以上低于23,影响杂交稻开花。但由于盆地夏季高温时仍基本受夏季风控制,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尤其是在长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在夏旱持续的年份里,“秋虎”还是感觉比较厉害的。川西高原盛夏,秋意浓。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已经是初冬,草枯萎,霜雪增多。夏季高温是四川盆地降雨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部多转变的前期。这个时候,盆地中部的降雨量往往是一年中的第二高点,比炎热的夏天或白露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两季农田用水,必须做好这一时期的蓄水工作。高原夏季至秋分将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四川盆地也是收获中稻的繁忙季节。一般盛夏季节盆地内日照仍较充足,盆地西部除外,雨天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铃形成。但是,再过几年,就像杜甫说的“三伏时节已过,烈日转雨”,秋雨会早早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每一个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抢丰收,抢太阳。
白露
露水是地面或近地物体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所以千禧年其实是天气转冷的标志。在我省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中,白露具有明显的降温快、开始下毛毛雨、日照骤减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夏季向秋季的季节转换。流域全年白露期间平均气温比夏季低3左右,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陆续降至22以下。按照四季的气候学标准,时间序列开始进入秋季。流域秋雨多发生在白露至初霜前,岷江、青衣江中下游最多,流域中部相对较少。“虐千年,日走滑路”的农业谚语,虽然不能以千年当天是否下雨来做天气预报,但一般在千年节前节后总有一段持续的阴雨天气;而且此后流域降雨呈现强度低、雨天多、持续降雨的特点。相应地,盆地白露期的日照突然比盛夏减少了一半左右,这种减少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季节的上述气候特征不利于晚稻抽穗开花和爆桃,也影响中稻的收获和晾晒。所以农业谚语中有“白露里天晴,粟白如银”的说法。只有充分了解白露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才能减少或避免秋雨的危害。另一方面要利用雨水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小满、夏至之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不要错过好机会。
秋分
秋分是一个代表季节变化的节气。在这个秋日,太阳位于经度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此时,四川盆地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来自南方的冷空气与逐渐减弱的暖湿气流相遇,导致反复降雨降温。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已降至0以下,已经可以看到羊群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入秋后,四川省降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和大暴雨很少出现。然而,雨天的数量增加了,经常是连续下雨,夜雨的比率很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秋池夜雨涨》,形象地描绘了四川秋季雨夜的气候特征。四川盆地和凉山州秋季多雨潮湿,对秋收、秋耕、秋种影响较大。要抓阳光、管墒、防涝,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少、土壤墒情好的天气条件,不失时机地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在古代,露水被认为是寒冷天气的标志。中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到秋天寒露时,已是“露气而寒,化凝为霜”。此时,四川省的气温还在继续下降。盆地内日平均气温低于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但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0以下。川西高原除少数山谷和低地外,五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按气候学四季划分标准,已是冬季。千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大相径庭。常年寒露期间,流域降雨量也逐日减少。盆地西部大多在20毫米左右,东部在30毫米到40毫米左右。降雨非常频繁,黄昏时分就下,影响了“三秋”的生产,成为我省流域的灾害性天气。伴随毛毛雨的气候特点是:湿度大,云量重,日照少,阴天多,此后雾日明显增多。然而,秋雨的严重与否直接影响着三秋的进程和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在晴天收获播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多种有效耕作措施,减少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雪是寒露前后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断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要注意预防。
霜降
初霜节气是指天气渐冷,霜降开始。在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在16左右,初霜冻日之前有三个节气。在盆地的南部山谷,只有在隆冬才能看到霜冻。当然,即使是同纬度的地方,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差异,地面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不一样,所以初霜冻期和霜冻日数也不一样。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露水变成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冻露形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霜冻是指气温骤降造成的作物冻害现象,受害温度因作物、品种、生长期而异。要形成霜,地面或地面物体的温度必须降到0以下,地面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霜不一定发生在它发生的时候,霜不一定发生在它发生的时候。但由于霜冻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如果继续降温,很容易导致霜冻。初霜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挖红土豆。如果收获太早
立冬,水开始结冰,地面开始结冰”。人们常把刺骨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流域也出现了霜雪稀少的情况。所以在气候学上,“立冬”在各地并不固定为立冬,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五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这与当时的物候景观更为吻合。初冬的四川盆地仍处于“三秋”的高峰期,平均气温一般在12至15之间。雨已经停了。这种气候适合油菜移栽。生长期短、弹性强的小麦也要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强冷空气袭击多,气温往往下降幅度大。如果播种后气温低,出苗慢,邪气分布不足,就会影响产量。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野豌豆的生长已逐渐停止,应及时采收。西北盆地部分年份初冬出现早霜,为避免冻害,有必要及早挖坑。此时高原已是旱季,湿度迅速降低,风速逐渐增大,必须高度警惕森林火险。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四川盆地北部因小雪开始入冬。“荷花上无遮雨,菊花里尚有傲霜枝”,此时已是初冬。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降低了寒潮的严重程度,盆地明显“冬暖夏凉”。全年降雪日数不足5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很多。在过去,下大雪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隆冬时节,也难得看到“吹开万株梨树花瓣”的迷人景色。因为冬季盆地表层温度始终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困难。偶尔看到天空“打着旋”,却看不到地上的“碎玉”。但是在寒冷的川西高原,一年四季一般都是10月份开始下雪。西北高原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部分高寒地区有全年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初霜冻一般出现在盆地西北部,需防范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肃、阿尔巴尼亚北部最低气温零下15左右,要做好牲畜保暖防寒工作。
大雪
“大雪”表示此时开始下大雪。四川盆地气候温和,冬季少雨少雪。
有大雪,平均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到4左右,降雨量只占全年的5%左右。偶尔降雪,多在1月和2月;地上的雪隔三五年就很难见到一次了。如果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地,看到银装素裹的绿树,总是一种难忘的乐趣。“薛瑞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句农业谚语。在北方,厚厚的一层松散的雪就像是小麦御寒的被子。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中的多四倍。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雪水的低温可以冻死和越冬地表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好处。而在南方,如果在雪后的晴天夜晚,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就会出现冻害,对豌豆、豌豆等作物造成一定损失。
冬至
冬至是天文学划分的节气,古代称为“短日”、“短日”。冬至日,太阳位于经度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在四川省,从日出到日出不需要10个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阳光直射区逐渐北移,使得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虽然太阳的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损失的热量,但地面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流失,近地面层的温度还没有降到最低,所以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冬至过后,虽然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但短期来看,白天还是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小于流失的热量,所以温度并没有马上升高。人们习惯从冬至算起九,每九天就是一个九。“三九”前后地面积热最少,天气最冷,所以有“三九之寒”之说!民间说法:1929年不敢开枪,3949年不敢在冰上行走,59、69年不敢在河边开柳,79年不敢在河上结冰,89年不敢吞,耕牛到处走。天文学将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为时已晚。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四川盆地只有6到8左右。然而,即使在川西南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可以说秋平春平,一年四季没有冬天。
小寒
寒就是冷,微寒表示冷的程度。俗话说“九月寒”。“三九”多为1月9日至17日,也恰好在小寒节气。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再过几年,重感冒可能会比轻感冒更冷。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天,气温最低的节气是大雪!四川盆地冬天很温暖。隆冬1月,霜雪侵袭三峡东部,经常冰冻,最低气温在-10左右。但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很少低于-5,盆地南部低于0的低温也很少。四川省隆冬最冷的地区是川西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是四川省隆冬最温暖的地方。一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少数青少年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另外,逆温效应非常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都能长得很好。流域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非春季生产,也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动,生于南方”的柑橘,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气温高于15,流域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亚热带植物几乎应有尽有。
大寒
和小感冒一样,大寒也是代表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现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极寒不如小寒,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年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极寒节气。在寒冷季节,一定的生长期需要适当的低温。小麦和油菜的冬性较强,通过春化需要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四川盆地冬季常年温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生长过于旺盛,提前拔节抽薹,大大削弱了其抗寒能力,容易遭受低温霜冻。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种种植,采取有效的促控措施,是赢得高产的重要环节。
请问什么是早霜冻和晚霜冻呢?
比如早春冻害,通常会造成梨树花芽受损,甚至导致花芽基部变成褐色,从而降低梨树花芽质量。重的话会导致芽基变成褐色然后慢慢死亡。如果更严重的话,会造成整个芽体死亡,严重影响梨树的正常萌发、开花和座果。另外早春冻害也会造成梨花损伤,冻害轻时花柱会变成褐色,影响正常授粉和座果;当冻害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花器官变成褐色而死亡,失去正常功能。早春冻害对梨树幼果影响深远,尤其是幼果的萼端。光照时,花萼端会出现褐色环带,影响果实品质。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小果变黄,提早掉落。
冻害主要危害梨树的嫩枝,影响比其他两种冻害小,但对幼树树干危害很大,往往造成幼树死亡。一般小枝形成层受损后变褐坏死,导致枝条生长无力;重的会造成整个树枝死亡,严重影响树势。深冬冻害主要危害梨树的主枝和主干。枝条受损时,树皮表层组织会变成褐色,树干基部皮层爆裂,容易诱发腐烂病的发生,导致枝条生长缓慢、衰弱,产量较低;严重时,树皮组织内外组织会变成褐色而死亡,导致枝条死亡,进而导致整个梨树死亡。避免梨树冻害的措施。加强梨树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农家肥等能增强树势的有机肥,科学控制果实量,注重病虫害防治。一切栽培管理都是以增强树势为基础,自然会提高树木的抗冻性。这对预防和控制冻害非常有效。另外早春浇水。采取防冻措施在气温下降的季节,果农要随时注意天气预报,特别是有寒流的时候,要对果园和果树采取防寒措施,比如在果园里放烟,在树上喷水。对于深冬易冻害的地区(如北方梨树栽培区),可在冬季过后,在树上覆盖防寒物或整个果园覆盖防寒物,避免深冬低温造成冻害。树枝冻害冻害程度随枝条年龄不同而不同,冻害顺序为1年生枝条 2年生枝条多年生枝条。冻害的发生与枝条的发育程度有关。
由于组织不足、保护组织不发达,容易冻结死亡;正常发育的枝条虽然抗寒性比幼芽强,但温度过低也会发生冻害。只有髓在轻度冰冻时变色,而韧皮部和形成层在严重冰冻时受损。有的枝条外观不变,但发芽较晚,叶片较薄或变形,生长不正常,木质部剖开后变成褐色,然后形成黑心。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树枝会干枯。树干冻害表现为树干断裂、冰冻皮层下陷或开裂、内部褐化组织坏死,严重者组织基部的皮层和形成层全部冻死,导致树体衰退或全株死亡。根颈冻害根颈冻害是由于地面附近小气候剧烈变化造成的。根颈冰冻后,皮层变色死亡,局部发生,形成黑环,全株死亡。根颈冻害对果树危害极大,常造成树体衰弱、病害或全株死亡。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春霜是指春季的霜冻,又称晚霜;秋霜是秋季出现的霜,又称早霜,根据天气情况不同,霜可分为平流霜、辐射霜和平流辐射霜。向南降温 发生这种霜冻时,风大,气流扰动严重,上下空气容易混合,地温常高于气温,地面不易地霜 辐射霜是指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和放热,使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降至0℃或以下时形成的霜,通常发生在晴朗无风、辐射强的夜晚。辐射霜,地表温度低于地面附近气温 平流辐射霜又称“混合霜”,是由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导致气温急剧下降,随后夜间辐射冷却形成霜冻。我国春秋两季的霜冻大都属于这种类型。
怎样预防春霜冻(晚霜冻)?
春霜(晚霜)是指春季升温后气温降至0℃以下的现象。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梨树生长发育的最低限度(即临界温度)时,梨树的部分器官会被冻坏。 春霜冻害的梨树主要器官是花蕾、花朵和幼果。国外有学者认为,萌芽期冻害危险温度为~2.2℃,开花期冻害危险温度为~1.7℃。也有人认为,-3~-1℃的花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但是,是否会受到影响取决于低温的持续时间。一般低温持续时间小于4小时。植物器官表面虽然有冻伤,但通常可以恢复。
预防春季霜冻的主要措施: 一是选择适合本地区晚霜抗性栽培的品种。 二是推迟花期,使花期在晚霜之后。如梨园灌水或喷灌、花前喷B9、树干粉刷等。 第三,吸烟。根据天气预报,在霜降前夜,果园里设置了多个烟囱。当树冠温度下降到1℃时,点燃浓烟覆盖梨园,减少地面散热,提高园内空气温度。 四、霜冻后的补救措施是:加强土、肥、水管理,促生长;花器官喷施硼、尿素和赤霉素,以提高坐果率。石家庄的气候特点
石家庄地处中低纬度亚欧大陆东 缘,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分明,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季长约55天,夏季长约105天,秋季长约60天,冬季长约145天。空气年平均湿度65%。春季降水量偏少,常有4级偏北风或偏南风,3、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6、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天气比较潮湿,7月和8月份三伏天期间空气湿度高达10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空气湿度平均为78%。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较冷,天气晴朗少云,常出现降雪。
石家庄年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8.4-752.0毫米;其它地区为401.1-595.9毫米。冬季常降鹅毛大雪,总雪量为19.2-26.8毫米。大雪虽给交通带来一些不便,但对小麦越冬起到保护作用,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春季降水偏少,总雨量为11.0-41.7毫米。夏季雨量大,十分集中,降雨量为500多毫米以上。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4-2571.2小时,其中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
石家庄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南北向最长246公里,东西向最宽211公里,周边界长898公里,市中心点位于北纬38°04',东经114°28'。石家庄总面积2023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
地貌
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石家庄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差距大,地貌复杂。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势高耸,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部平原,按其成因属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是辖区内的最低点。
水文
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金河、槐河、羜河属子牙河系。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拓展
石家庄的景点
一、植物园
植物园里面植物是真的很多,周末没事去放松下心情,呼吸下芳草的气息很不错的。而且里面还有游乐场,游乐场里的东西也挺多的,和情侣去的话能玩的很有意思的,带孩子去的话,肯定会玩疯的呵呵。个人觉得几个不错的园区,风荷景区,海棠园,热带温室等。
门票:20元,学生票15元。游乐场通票成人100元、儿童40元
地址路线:旅游1路到植物园下车就是了
二、动物园
小的时候超级爱去这里呵呵。适合带孩子去。石家庄市动物园共有12个动物场馆:火烈鸟馆、猩猩馆、两栖爬行馆、 长颈鹿馆、大象馆、水生馆、小熊猫馆、山魈馆、狒狒馆、珍猴馆、狐猴馆、鹦鹉馆。我个人喜欢去小熊猫馆。
门票:40元 学生票 20元。
地址路线:它在鹿泉的向阳大街上。旅游5路,旅游6路,动物园下。
三、抱犊寨
说到动物园,就顺便给大家介绍下抱犊寨,因为它也是在鹿泉。抱犊寨是石家庄旅游的一个亮点,它自然风景确实不错,还有一定的历史典故,韩信在这里打过仗,去的时候还听导游说到张三丰还在这里呆过呵呵,不知道留下什么武功秘籍了没有。上面有全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道教宫观金阙宫、最大的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天池、天堂街、环山长城等诸多景点。非常值得一去。石家庄旅游社有这个景点的一日游。
门票:50元,学生票半价。
地址路线:也是在鹿泉,同样做旅游5路,旅游6路终点站就是了。
四、赵州桥篇
这个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赵州桥的那篇课文了。桥设计的还是不错的。不错我去的时候看上去像是个新桥,没有课文中给人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门票35元,学生票17.5元
地址路线:在赵县,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13路公交车,乘到终点即可。或去南焦长途汽车站,然后到售票大厅买票去柏林寺 和赵州桥(10元/位,一小时)。
五、柏林寺
柏林寺也在赵县,距赵州桥约三公里。柏林寺的寺院很大,其中那个最有特色的是“晨钟暮鼓”是在一起的,没有特别分出钟楼和鼓楼。寺里面还有舍利塔。寺院不是所有地方全都开放,里面还有施主留宿, 但是听说女施主是不门票:免费。导游说是因为这座寺庙是前几任老方丈化十方缘化来的,所以立 下规矩不收门票,还是以前的出家人好啊。
石家庄踏青好去处
1、带孩子到东方巨龟苑挖野菜
赏花时间:4月中下旬之前
交通:市区—西柏坡高速平山路口下即到,车程半小时左右。
景区亮点
4月的东方巨龟苑草长莺飞,粉白的玉兰、红叶碧桃、深紫色的丁香都正向游客招手问候。4月中旬,芍药、牡丹会竞相开放。除了看花,还可带孩子挖野菜、摘草莓、捋榆钱儿、掰香椿,体味难得的野趣。水上竹排、空中溜索、滑草等也是不错的游戏。
2、海棠花间穿越古今荣国府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107国道向北,短时即到。
景区亮点
近日的荣国府,海棠、丁香、玉兰已春色满园。透过间间红楼,嗅过密密花香,阳光下的戏楼台子上,唱出《红楼梦》的婉转悠长。荣国府的西府海棠花将开满整个4月,开得最艳美的时候,绚烂似锦、满院馨香。4月1日,荣国府四月赏花节开始,门前广场上,悉心装扮的刘姥姥正说唱着走进荣国府,里面则有红楼大舞台的情景剧“意境红楼”以及“十二钗”特色古装导游。
3、游藁城梨园赏宫灯看冰雕
赏花日期:4月中下旬前。
交通:市区—307国道向东或市区—石黄高速藁城下,行程约40分钟以内。
景区亮点
藁城梨花节今年已是第十届,黄家庄还享有“中国红梨之乡”的美誉。游客可在花海中欣赏藁城战鼓,在梨树下聆听耿村民间故事,采摘露地蔬菜,品尝兔肉火锅、贴饼子,还可到青岛啤酒、可口可乐基地品味新鲜,在国御温泉泡汤后到冰雪大世界看冰雕。廉州镇系井采摘园的温室大棚里,草莓、西红柿、荷兰瓜等10多种优质果蔬长等您来摘。
4、徜徉周家庄油菜花海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石黄高速公路到晋州出口下左转—晋州东环路第二个红绿灯左转—周家庄;市区—307国道—东行40分钟后到周家庄。
景区亮点
晋州市周家庄乡被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拥有3000亩梨园、1000亩植物园和上百亩油菜园。此时的周家庄百亩油菜花海已绽放,与千亩梨园雪白的梨花交相辉映,红色粉色的榆叶梅,紫色的玉兰花相映成趣。采摘园的草莓,茄子,黄瓜,西红柿,及各种绿叶菜一应俱全。玩累了到“人民公社”大食堂,有现做现吃的贴饼子、菜团子、窝头、大锅菜
5、到西山森林公园快乐休闲
赏花日期:4月份
自驾游路线:市区—槐安路(西行)—山前大道。景区亮点
封龙山麓的西山森林公园是离省城最近的大花园,距市区20公里。4月,西山森林公园内迎春花已经开了不少。此时,市区通往森林公园山前大道旁的果园中,杏花、桃花也都开了。游客可以坐在林中,品美食、喝啤酒、赏杏花
6、藤龙山里果树花朵陆续开放
赏花时间:4月初至5月
自驾游线路:市区—西柏坡高速公路—平山东焦下—南甸—王坡乡—藤龙山景区,自驾车约1个半小时。
景区亮点
目前,藤龙山正蒙蒙显绿,小溪欢唱,山野花开得到处都是,而停车场的柳树最先发芽。清明时节,山上将举办赛诗会,由于景区山路平缓,不少中老年人都愿意选择在此处踏青、赏花
7、行唐牛王寨泛舟赏杏花
赏花时间:4月初
交通:市区—京昆高速—行唐北—无繁线(北行约2公里)—上碑镇—北城寨村(即牛王寨景区),途径1小时到达。
景区亮点
交通:市区—京昆高速—行唐北—无繁线(北行约2公里)—上碑镇—北城寨村(即牛王寨景区),途径1小时到达
8、清明节去抱犊寨寻宝看新绿
赏花时间:清明节至5月份,预计4月20日前后花开正好。
交通:从新百广场坐旅游5路,或乘坐320路车直达,沿路很多花都开了。景区亮点
2014年清明节,抱犊寨风景区内桃花、杏花、梨花含苞待放,面积约有五六亩。登山路沿路已有粉白的杏花、桃花开放,山顶花开得稍晚,但现在柳树已经绿了,杨树也有了杨絮。节日期间景区还有幸运转奖及有奖寻宝活动
9、到五岳寨赏冰山杜鹃采春茶
赏花时间:4月20日至5月
交通:从运河桥客运站出发,每天早上有3趟旅游班车直达景区,途中2个多小时。
景区亮点
清明时,五岳寨天气还冷,大约在4月20日左右“开游”。而到五岳寨踏雪寻冰赏杜鹃则是“五一”前后的奇景。记者从景区了解到,由于五岳寨地处深山,气温偏低,在平原地区还在春花烂漫的时候,这里还有残留的`冰瀑与积雪。与此同时,粉红的野生杜鹃花也在山坡上成片开放。冬日的白色加上春日的粉红,令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尽奇妙。另外,赴景区旅游公路的周边,还有北方最大规模的茶园。
10、苍岩山里看山花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石太高速秀林口下—右拐直行
景区亮点
苍岩山传统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和十月举办,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庙会之一。如今的庙会已演化成为井陉民俗表演盛宴,这里有隆重的祈福仪式、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独特的井陉风味小吃、精彩的晋剧表演、极具井陉特色的土特产品展
石家庄旅游美食攻略
1、藁城宫面
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具有条细心空、洁白明亮、耐煮不糟、汤清面秀、嚼有口劲、味道鲜美等特点
2、辛集咸驴肉
制作细致,色红味美,软而不烂,香而不腻,鲜而不腥。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壮阳、滋阴补肾、利肺作用。
3、行唐大枣
行唐县位于河北省的太行山区,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行唐大枣之乡”、“中国行唐优质大枣产业基地”。行唐红枣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色鲜、味甘等特点。行唐县红枣种植面积60万亩,常年产量8万吨,30万亩已通过无公害环评认证。
4、锅贴饼子
玉米面或高梁面、谷子面、山药面、谷糠面等和面(玉米面和谷子面都要先用开水泼面),趁热锅贴于锅边,饭熟饼熟,挨锅一面烤焦成黄褐色,酥脆可口。
5、煎饼果子
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果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作为早餐既解饱,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如今的煎饼馃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薄饼,还有黄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种选择。
6、石家庄七色花棉花
七色花棉花糖是石家庄市马社勇先生最新研发的棉花糖新品,其制作简单,花形变化多样,五颜六色,被人称为食品中的“玫瑰花”
7、深泽西河肉糕
西河肉糕是以石家庄市下面的深泽县里的一个镇的名字来命名的,它的原料用的是红蓍淀粉,高汤,和各种调料加工而成的,吃起来咸香而不腻。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种烧饼夹肉糕,就象汉堡包的样子,本地人称之为烧饼裹肉,味美价谦。
8、捻捻转
将七八成熟鲜大麦或小麦颗料蒸熟。然后放入石磨轧成条状而食。
9、杂面
绿豆和豇豆,有的配少量黄豆,加些小麦、小米或署干,磨成细粉即为杂面。吃时和成硬面,擀成极薄,切成极细的面条,做成菜饭或另打汤食用。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6751.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