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天气预报查询 秭归天气预报15天查询30
有,大家可以去看看。就是最后的链接地址
CCTV消息(新闻会客厅):
张 羽: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决策者说》。根据现在的统计数字,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持续高温,已经达到了50天以上,而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70天以上,当地的旱情已经升为百年不遇的这样一个级别,由于没有明显有效的降雨,现在的高温还在持续,当地人还要在这个高烧当中煎熬多久,这种高温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跟三峡大坝有没有关系,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首先介绍一下我们演播室的嘉宾。首先介绍的嘉宾是院三峡办水库司的副司长黄真理先生,欢迎您。2003年的时候,三峡大坝蓄水135高程,当时是我直播的,黄司长就是我们的嘉宾,合作愉快。还有一位嘉宾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国气象局赴四川重庆抗旱工作小组的组长董文杰主任,欢迎您。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嘉宾,只不过现在不在演播室,是在三峡库区,那就是三峡办的主任蒲海清主任,稍候我们就会电话连线他,访当地的情况怎么样。董主任,我知道你是刚从重庆地区回来,当地到底现在旱到什么程度?
董文杰:我是8月中旬去的,那儿的旱情非常严重。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重庆和四川是42度,42度是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指的百叶箱的温度,这个箱子里边,太阳不直接辐射的地方,里边的温度是42度,实际上外面,马路上或者地里边,可能地表上50度、60度都有。
张 羽:会到五六十度?这个时候我要请出第三位嘉宾了,当然我们是用电话连线的方式请出三峡办的主任蒲海清主任,他现在正在三峡的重庆库区,蒲主任您好。
蒲海清:您好。
张 羽:蒲主任,您现在是在重庆库区的什么位置?
蒲海清:我在重庆库区的云阳县。
张 羽:您现在在当地看到的旱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蒲海清:就当地讲,是百年不遇的旱灾、高温,我是1961年到重庆的,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看,这四十几年没有这样大的旱灾和连续的高温,今天中央气象台报出的重庆的气温42度,现场可能还高于这个温度,室外温度可能达到44度左右。
张 羽:蒲主任,我们从您的履历看,您原来在重庆市当过,而且在重庆市学习、生活、工作过很多年,您在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强烈的旱情?
蒲海清:没有。
张 羽:从来没见过这么强烈的旱情。
蒲海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旱情,从来没有这样连续的高温。
张 羽:蒲主任,现在您看到当地这么严重的旱情,您是一种什么心里感受?
蒲海清:太复杂了,应该说是焦虑、期盼和感激融合在一起的。焦虑,这个旱情这样严重,至少近期还没有下雨的迹象,期盼是期盼尽快有一场下雨,感激是感激党中央院对重庆、四川的旱情非常关心,全国人民非常支持,而且最使我感动的是灾区的人民在党委、的领导下,能够抗旱自救,做到五个确保,确保人和牲畜的饮水,确保人不能因为天旱渴死一个人,确保不出现大的火情、火灾,还确保不出现疫情等等他们都做得很好,人心比较稳定,社会秩序很正常,这也是我很受感动的。
张 羽:蒲主任,现在这么大的旱情,对于三峡库区有什么影响吗?
蒲海清: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据说长江的水位也是百年以来最低的水位,通航、发电,因为水面减少,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张 羽:现在水位是什么样一个高程,对三峡库区的发电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蒲海清:它的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对发电当然应该说有影响。
张 羽:有这样的统计吗,说会少发多少度电,有这样的统计数字吗?
蒲海清:现在因为整个发电设备没安装好,也没有估计,没有个估价,所以很难准确地说这个数字减少多少或者增加多少。
张 羽: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大旱,水位降低,影响我们现在已经运行的一些发电机组?
蒲海清:都影响岛通航了,不光是发电的问题。
张 羽:现在通航影响到什么程度了?
蒲海清:通航与同期比较,因为河水浅,大船就会减载。
张 羽:蒲主任,现在您在当地有没有这样一个情况,预测最近有没有可能下雨,这样的高温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蒲海清:老百姓希望明天就下大雨,但是近期来讲,说还可能有一段时间才会下雨,人们天天盼雨时时盼雨,这个雨却迟迟不来。
张 羽:蒲主任,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这次重庆的高温干旱可能跟三峡大坝的建成有一定关系,您在现场考察的情况来看,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蒲海清:当然没有关系。因为重庆过去在川东和四川一部分地区,伏旱是每年都如此,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看,它受环流异常的影响,过去请教过气象学家,所以四川、重庆都在稻子夏种前都提前了一段时间,进行品种改良,但是今年的旱特别严重,作为三峡工程,专家讲没有任何关系,是大气环流的问题。
张 羽:在现场考察当中也看不到这样具体的联系吗?
蒲海清:这个人肉眼看不到的,只有气象卫星,气象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张 羽:谢谢您蒲主任。蒲主任说请气象学家来解释,正好我们这里也有气象学家,有三峡水库的司长,这是我从一个海外媒体上复制下来的一张图,把四川盆地比作一个木桶,四周就像桶壁一样,三峡这块应该是整个木桶当中最短的一块板,所以当时通过这个口子可以有正常的气流的流通,把湿雨的气候带进来,但是自从修了三峡大坝以后,等于把这个短板升高了,把这个木桶完全封闭了,这就造成了上空高温干旱的情况。
董文杰:我感觉这个图画得倒是很漂亮,很有意思,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就是什么?它给了红箭头,意思下游的水汽是从这儿流进来的。
张 羽:对,沿着长江流到四川盆地。
董文杰:但是是这样的,从地表到一千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大气实际上是属于我们叫近地层或者摩擦层,在这个地方有好多山、建筑物,气流老是乱流,就是大气很难很远距离进行输送,就像这个箭头一样。
张 羽:不是这个箭头形状这样的过来,是转着圈这样来回撞?
董文杰:对,实际上是乱流,实际上真正的输送,水汽、热量的输送主要是通过高层输送,进入大气,在自由大气层没有阻挡,大气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规律去流动,所以你看我们就要有天气预报,一说就是500百帕高压,大家一说是588线,看的是3000米甚至5800米高度上,这个气流是怎么流的,这个水汽或者能量大量是这么带过去的,好比说靠一个三峡大坝180多米,185米,185米的东西要把三千米或者五千米以上的气流挡住,这个是很难想象的。你挡住水是可以,挡住水里面的鱼是可以,但是你挡不住上来的空气,你也挡不住飞机,也挡不住上面的鸟,空气实际上我们叫自由大气,你也挡不住云,蓝天、白云,云往上面飘,这个好像看起来有一定的意思,但是要严格地推敲,实际上道理也是非常简单的。
黄真理:这个图还有个问题,比例尺不是太对,所以你看他把这个大坝画得很宽,整个区域又这么小,当然就像一扇门一样给它堵死了。你看看我这是一个三峡的库区的遥感影像图,我这个图是几张照片叠在一起的。
董文杰:你的三峡有多宽,这个图上。
黄真理:一会儿我再给你看,我这是两张图叠起来的,一个是天然河道的时候,一个是2003年蓄水到135米以后,这两张图叠在一起的,大家看这个表,蓝色的就是蓄水以后的水位区域,这个是原来的河道,你在这张图能够找得到这个水库是什么样的吗?
张 羽:您的比例是真实的。
黄真理:真实的,就是遥感影像图,25米到50米的遥感影像图,你能够指的出来这个水库是不是有一片,像这样的水域,很明显看出来,你看这张图看不出来,但是你看下边,我有一个局部放大的,特别是近坝前的,这个你就看出来了,近坝前,比如现在秭归这个地方就加宽,比较多一点了,再往西往走就少一点了,一直到最后,你看到了云阳,这个就非常小了。所以这张图很明显地说明一个,三峡水库是一个河道型的水库,像这样一个比例尺下面,你基本上很难看得清楚,135蓄水以后到底扩展了多少。
张 羽:你的意思就是说即使三峡大坝是个门,这门也不够大。
黄真理:也不够大。另外,这个三峡蓄水只是抬高了水位抬高了113米,这个大坝是185米高程高,而两边的山,大家知道三峡这个地方的山都是一千米到两千米之间的高,相对来说它的影响跟这个山相比较,十分之一都不到。
张 羽:我刚才提出这个三峡水库有可能造成重庆干旱的这样一个质疑,我也是现学现卖,我请一个专业学者,他们可能未必同意你们的看法,介绍一位嘉宾,那就是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先生,您好。木桶理论就是王先生提出来的,王先生,他们刚才解释了半天,能说服您吗?
王红旗:我想这么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这是古人的话,没有知识,但现在还存在这个问题,说明我们气象学家气象学界的理论还不能完全解释天气情况,这里还存在好多我们没有认识的地方,我想说的“木桶理论”,我2004年写了一篇文章,年底的时候,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因为已经蓄水到135米了,2003年蓄水,四川盆地是一个特殊的地形地貌,它的水汽来源主要是从东来,太平洋水汽,低层水汽走的是三峡,高层刚才说的,高层水汽,还有更高层的水汽,但是低层水汽不能忽略,还有一部分走的是横断山脉峡谷,是走的印度洋水汽南上的,那个上来之后供给青藏高原的水汽,转成雨雪,再流到长江,流下来。
张 羽:我听的意思就是说,不光是刚才董主任讲的高空交流,其实低空这个组成部分也很重要,三峡大坝实际上是把低空这部分给挡住了,有可能影响了重庆最后的气温和干旱。
黄真理:刚才王先生说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确实很多网民还有很多媒体对这个事儿很关心,虽然说有些报道,有些网民的意见,我觉得由于他们不太了解,有些误解,但是我觉得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关心,促使我们将来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然后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特别要加强研究和观测。三峡工程修了以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局地气候的影响,已经做了这方面的研究、评价,以后一直也没有断过,从1996年起,由董主任他们牵头,我们建立了一个局地气候的观测子系统,在三峡工程布了很多点,从影响的区域来看,主要是在沿着水库的河道的周边,两边,水平距离不超过十到二十公里。
张 羽:肯定到不了重庆。
黄真理:十到二十公里,叫库周,主要是这样一个影响区域。
张 羽:这是我们监测数据最后总结出来的,分析出来的。
黄真理:因为从1996年开始我们做监测,1996年到2003年,这个是蓄水以前的,这个属于本底数据,2003年以后我们每年也都在做监测,从目前已经有的监测数据和我们研究的成果来看,三峡工程影响的区域应该说还是在这个区域。
张 羽:有限。
黄真理:在定性上来说大概就是在库周周边,定量上来说,没有超过十到二十公里这样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跟刚才说到了,现在重庆的主城区以及川东地区,这个区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 羽:因为涉及到三峡了,所以黄司长很激动,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我不知道说服您了吗王先生?
王红旗:我想举个例子,我们国家建设三北防护林,对它寄托很大的希望,说三北防护林建完之后,挡住风沙,气候大为改善。可是一棵树多高,一棵树只有十几米、二十几米,这一条带有多宽?稀稀拉拉的,它就能起这么大的气候效应。我再想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穿堂风,穿堂风就是一种人造地形对气候的改变,有穿堂风的话你就可以凉快,要是堵上一半,你就憋得慌,闷得慌,这是一个很小的地形,它跟风向阻碍是很大的。当然,气象部门跟三峡部门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里还有很多认识没有达到,因为三峡这个盆地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处于一个内陆,本来海洋的水汽要输送过来距离比较远,这样三峡又是惟一一条通道,你要仔细看这个地图,东面没有任何通道,这个一千多米宽、一千多米高的通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当然你说上面有大气环流,有几千米,但是越高,实际上水汽含量是越来越少的,对于低层水汽的输送,我觉得你们放的气球一下升上去了,对低层没有太多注意。
张 羽:你意思是把穿堂风给关上了。
王红旗:对。
张 羽: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您的解释,就是说您觉得重庆这样一个高温干旱的状况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是三峡大坝的建成对其中有一定的贡献率,您认为这个贡献率主要是表现在它把穿堂风给关上了?
王红旗:这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我还想讲就是重庆高温,为什么它能持续太阳热量放出来呢?因为没有云,没有遮挡物,这就牵扯到一个水汽问题了,水没了,水汽减少了,这个水汽减少,我推测是四个原因,除了自然环境的原因之外,人类原因有四个,一个是水库大坝有一个风阻效应,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沿海城市带,我把它称为“热墙”,不是热导,因为它成为一个带了,它有一个风阻效应,对海洋水汽向内陆渗透,相当于一堵墙,它有一个减缓或者抵挡。
张 羽:我想先把王先生的观点明确一下,第一,王先生的意思就是重庆高温干旱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是三峡水库在当中是有贡献率的;第二,它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哪儿?第一是它关了穿堂风,影响了水汽的到来,形成了无云的状态,增加了高温。
董文杰:我认为王先生讲的一些,我自己对王先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我的确是非常赞赏。
张 羽:独立学者。
董文杰:独立学者,我和王先生简单来算一算,简单估算一下,如好比三峡这个口,面积,按照王先生说的一公里,高度上是一公里,一公里乘一公里这个截面就是一个平方公里,这个一平方公里上,好比说你要算风速带过去的水汽,好比一个风速再乘水汽梯度,风速在这个地方,在地表是十个米每秒,这样一乘一乘一,这就是个量级,而我们今年看见重庆和四川干旱这个区,它的南北跨度是几百公里,那就是几百公里再乘上高度,就是从低空到高空,对流层大概是十公里厚,再加上天上的风速,越到高空风速越大,从整个气柱来平均,大概是十几公事物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什么东西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联系或者矛盾中间总有主要矛盾、主要原因。王先生讲到三北防护林的问题,王先生举的例子也是非常好,三北防护林修好以后,对咱们国家气候、环境带来影响。这里我想这么说,因为这个树大概是十几米高,但是我们注意到,即使是三北防护林修好了,我们北京的沙尘暴,甚至我们的沙尘天气还是继续发生,也就是说树挡不了那么多。第二个,实际上如果你要种树或者种草,这样一个效应实际上是固定地表的沙土,让它起不来,这大概是另外一个原因。
黄真理:从过去我们已经有的这样的一个结论来看,可能这个情况跟刚才王先生说的还不太一样,一个比如说对降雨量的影响,实际上由于修建了以后,库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实际上增加约三个毫米,但是这三个毫米实际上是很微小,因为三峡库区这个地方年平均降雨是1100毫米左右,刚才说到风速了,实际上这个风速是有所加强,边界层内的交换程度有所加强。
张 羽:现在三峡修建之后,对于局部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监测结果来看?
黄真理:目前我们根据现有的监测资料能够做出来的结论,大概就是三峡水库修建以后,到目前这个蓄水位139米,对整个局地气候没有明显的影响。
张 羽:大概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第一,从具体问题来讲,三峡这扇小门关不住这么大的穿堂风。第二,从你们现在实际的监测数据和理论分析推测来看,三峡大库不是造成重庆高温的原因,可以这样做一个结论,是这样吗?
黄真理:影响不到那儿去。
张 羽:影响不到那儿去。我不知道王先生是不是同意这样的结论,在这里我还是非常感谢王先生这种独立学者的精神和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谢谢您王先生。王先生再次提醒我们要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三峡水库这样大的一个人造工程,会对当地气候到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比如我看到咱们1996年出的三峡水利枢纽的环境影响报告,当时的一个环评的分析说这个水库建成以后可能会对局部气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冬暖夏凉的结果,甚至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是一个天然空调,但是从现在效果来看,好像这个空调不太好使,是不是这样?
董文杰:这个主要因为是这样,这个空调它能调节的温度大概就是一到两度,两到三度,但实际上因为全球变暖,也因为今年,我刚才看的副热带高压,它使得它的变化,十几度、几十度,所以空调那一点点功效就被埋没了。
张 羽:没有用处了。
黄真理:我感觉说三峡水库是一个大空调,是一个空调,就可以影响到重庆将来冬暖夏凉了,这个话我觉得不准确,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如果真要说它是一个空调,我说这个空调的功率也太小了,还影响不了整个重庆。重庆大家知道,是三大火炉之一,我想三峡修建以后,它火炉的这顶帽子恐怕要摘掉也很难。
张 羽:最后我想请董主任简单明确地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重庆和四川东部会出现如此高温干旱天气?
董文杰:前面大的背景我已经进了,刚才王先生也说那是个大的背景,但是那是发生大的背景,今年具体的,最厉害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好比它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看三峡或者重庆这一块都是在高压区外边,这时候如果有低压系统,它就会降水,冷空气就会下来,冷暖空气一碰上就会形成锋面,就会形成降雨,温度也比较低,但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偏西,它一直推着西进,把四川盆地全部盖住了,这时候就是高压控制,是下沉气流,下沉的话温度比较高,没有降水。
张 羽:为什么会这么长时间?
董文杰:这就是今年副高持续时间长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分析,大气的环流经常是受海洋影响很大,海洋西太平洋暖湿区,这边是比较偏暖的,菲律宾对流是比较偏暖的,还有青藏高原,高原顶上今年积雪比较少,高原顶上积雪比较少,如果雪很多,进来的很多被反射掉了,正好顶上比较凉。而今年的太阳辐射,反射走得比较少,所以高原热源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副高比较强,一个是青藏高压比较强,两个高压顶在这儿,中间给冷空气下来的缝隙比较小,冷空气下不来,这样今年一直这么高温,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副热带高压一下子偏西32个经度,这是今年最直接的原因。
张 羽:这是天灾,刚才您也讲到的,现在我们气象预测一般是两个礼拜这样一个周期长度,再长了可能就不准了。
董文杰:这是可预报性,理论上限,我们做得非常完美,那也就是只有两个礼拜,现在可预报性一般都是七天左右,七天以内的事可以管,比较好的就是三到五天预报,七天左右是马马虎虎,一过这个日期预报就不准了。
张 羽:董主任,给您出道难题,咱们以七天为限,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地区有没有降雨?
董文杰:这种可能性,可能四川西部这种可能性还有,但是东部和重庆这块是没有明显的天气过程。
张 羽:应该说还是很遗憾,董主任最后给我们的答案,在未来的七天内还没有明显的降雨迹象。
董文杰:明显的天气过程。
张 羽:我的表达又不准确了,虽说如此,还是让我们抱着一种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重庆、四川的人民能迎来一场及时雨,缓解这样一个旱情。谢谢两位参与我们的节目,也谢谢现场的观众朋友。
神农架什么时候下雪神农架冬天好玩吗
党和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自1988年原地质矿产部门履行“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职能以来,各级地矿部门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1998年国土部成立后,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治理和立法管理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2.6.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建设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
(1)国家法律体系
已经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付诸实施的相关法律有《环境保护法》、《矿产法》、《水土保持法》、《水法》、《防洪法》、《森林法》等。2003年3月院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部门法规体系
从1993年开始,原地质矿产部及国土部先后颁布实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相继为全国各行业各部门的近千家单位颁发了各类各级资质证书1500多个,提高了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的质量与水平;1999年初国土部第4号令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政策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3)地方法规制度
近年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条例48件,这些法规、条例的出台,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地质环境管理、保护工作。
2.6.2 地质灾害调查
近十多年来,在国土部(原地质矿产部)的组织领导下,有、分步骤、由浅入深、由粗至细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育分布规律、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为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主要调查工作及成果如下:
(1)全国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及其成果
1991年。主要取收集、分析、整理已有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成果的方法,编制了调查报告《中国地质灾害》和《中国分省地质灾害图集》。该成果初步全面反映了全国各省(区、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发育特点、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及主要诱发因素。
(2)1∶50万以地质灾害为重点的31个省(区、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1992~2003年。先后概略查明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环境地质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初步查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诱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各级制定减灾、防灾、国土开发与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了宏观决策依据。
(3)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自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并逐步开展的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明隐患点、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对重要隐患点建立县、乡、村群测群防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每个县(市)都分别取得了如下4方面工作成果:①编写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研究报告》;②编制了《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系列图件,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了防灾预案;③建设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系统”;④建立了县、乡、村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实践证明,本项调查与区划工作为下一步国家和地方进行地质灾害区划、指导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项目工作建立起来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已经发挥了良好作用,2002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03次,避免人员伤亡19120人。另外,该项工作取了边调查边宣传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和防范意识。
2.6.3 地质灾害监测
(1)监测机构
截至2001年,已形成了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全国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和217个地级监测分站组成的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直接从事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有3000多人。对地质灾害开展调查和监测工作,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及分站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群测群防体系效益显著
从1999年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以来,在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同时,对重要隐患点建立了县、乡、村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点7000多个,发挥了良好作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8~2003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共1093起,避免人员伤亡6.4万余人(图2.19)。
图2.19 群测群防成功预报地质灾害情况
(3)地面沉降监测
长江三角洲地区,仅上海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较为完善的、由基岩标、分层标、GPS观测点、地面水准点和地下水监测孔等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外,2002年江苏的苏锡常地区也在个别地区建立了分层标。
环渤海地区只有天津市在城区建立了7组分层标,而且多兴建于1985年以前。北京市的3组基岩标和分层标正在建设之中,河北和山东省没有专门监测设施。
(4)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
截至2002年2月,三峡库区20个市(区、县)已建17个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已完成的主要监测工作是:建立了秭归—巴东段(50km长)地质灾害GPS监测网并投入监测运行。该网包括国家级控制网(A级)、基准网(B级)、滑坡监测(C级)GPS监测网,对12个单体滑坡进行监测,共建有59个GPS监测点。
(5)2003年首次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2003年4月7日,国土部和中国气象局签订了《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协议》。协议规定:从2003年起,每年5~9月两部局联合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2003年6~9月,进行了首次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在此期间,中央电视台于19点30分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先后发布了56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国土部的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也发布了109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其中,两次“5级警报”先后于7月9日和19日由中央电视台发布,警示湖南张家界、吉首、常德,湖北荆州南部、恩施南部,重庆酉阳地区,长江三峡地区居民,注意防范降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汛期(6~9月)全国降雨诱发的危害较严重的突发性地质灾害264起,其中有101起(至少878处)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位于预报预警范围内,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另外,此项工作也得到地方各级的赞同和积极响应,2003年当年即有湖南、浙江、河北、山西、山东、安徽、青海、湖北等16个省,陆续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此项工作很快向全国各省(区、市)和县(市)推进,推动了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程。
2.6.4 地质灾害治理
(1)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
1992~1998年,原国家计委和原地质矿产部安排了第一批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工程项目,如长江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滑坡、鸡扒子滑坡、重庆豆芽棚滑坡等。累计已治理地质灾害几十处。
1999~2002年,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示范”项目,共布置重大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示范工程101项。另外,国土部还以“两权”经费下达了一些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近几年,部分省(区、市)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也投资治理了一批地质灾害隐患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已完成重大地质灾害前期勘查可行性论证273处,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522处。通过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土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搬迁避让
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处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大都依山建房,远离城镇,不仅生产生活不便,而且经常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威胁,对其进行工程治理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因此,有步骤地实施搬迁避让,且与山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减灾措施。近几年,北京、山西、福建、湖北、广东、陕西等省(市)已经开展大量搬迁避让工作。
(3)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我国地质灾害在每年的主汛期(5~9月)集中大量暴发。因此,国土部在每年汛前和汛期均取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巡查,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实施应急勘查及应急治理工程。
通过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实施“以人为本”思想的战略举措。现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已成为各级和科研单位关注的头等大事,是保障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
明天开始,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要开始降温了,神农架也会又降温,并且可能还会下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小伙伴们有没有对这个有期待的呢?今年冬天要不要来一场神农架之旅?
1、神农架什么时候下雪据最新天气预报,神农架将在2021年10月16日迎来今冬首场雪,高海拔景区神农顶气温将下降至-4℃。
按以往经验,此次降雪景区道路不会结冰,也不会影响游客正常游览景区,景区也做好了迎接连续降雪天气的应急准备。
春有春的美,夏有夏的景,秋有秋的醉人,冬有冬的静谧......
神农架的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可却都是一样的美不胜收!立冬之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就此拉开了帷幕,而冬天的美景也在慢慢的向大家展开。
气象部门提醒
鉴于近期天气变化剧烈,天气转换明显,建议大家提前做好防风防寒准备,预防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做好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大棚加固和保温等工作;注意防范局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灾害。
2、神农架冬天好玩吗天燕滑雪场地处神农架北部的天燕景区,是集旅游滑雪、赏雪、戏雪、探秘、休闲体验为核心的新型低海拔滑雪场。
天燕滑雪场开辟有练习场1处、初级道1条,中级道2条,雪道总长800多米,可同时接待1500人滑雪、赏雪、观雪;另辟有燕子垭至水沟的天燕越野滑雪道1条,雪道总长约6000米。
如果是初学者来到这,体验一下在雪地里连滚带爬地滑行,是绰绰有余的!如果已经会滑了,那就去中级道,那里几乎是没有人的,无论单板、双板,剩下的,就是你们自由驰骋的时间啦!
神农架雪地徒步
如果你是一个徒步爱好者,喜欢野外,喜欢远离人群。那么穿越神农架雪地徒步将会是一件这个冬天最酷的事情!这里鲜有人烟,充满野趣,距离木鱼镇以东的林场拉上同样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们,也是一次制霸朋友圈的旅行!
林海雪原,演绎,冬季的神农架旅游别具风味。
来神农架滑雪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神农架冬季白天日均温度在8至10度,白雪细腻柔软,积雪、冰瀑、雾凇、树挂晶莹剔透,冰下泉水细缓叮咚,巴山冷杉常青无际,全年雪期长达3个半月。
行走在白雪装饰的世界,琼枝玉叶,冰清玉洁,皓然一色,仿佛进入童年世界,城市的宣泄与噪杂、世事的烦恼与忧愁都远你而去。
依托优势,神农架已建成4座滑雪场和一座冰雪乐园;其中星空滑雪场一座,不仅可以白天冬日暖阳下畅滑,还可享受“浪漫激光秀”、“风花雪月七彩灯”、“冰雪美食嘉年华”、“全国连锁冰雪节”、“无边温泉游泳池”、“专享天宫酒店”、“专业五星级服务”的“七彩星空滑雪场”。
神农架滑雪场单日总接待量可达2万人,已成为中国南方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滑雪胜地。每年滑雪季,处处呈现疯滑雪跃、放飞自我的画面,雪地摔跤、打滚、欢笑?滑出、滑出快乐、滑的身心健康。
冬季到神农架旅游交通便利、道路安全,全国各地都有直达宜昌的高铁、动车和飞机,从宜昌可选择走高速或乘游船进入神农架开启您愉快的滑雪、赏雪旅程。
神农架地区有句顺口溜:“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烧酒配着腊肉喝,除了神仙就是我”。里面提到的都是当地的日常食物。到了神农架,要尝尝当地的腊肉、土豆和懒豆腐。另外神农架野菜也是有名的菜肴,神农土家宴、神农野菜令人大饱口福。
3、冬游神农架游玩攻略冬季景点推荐
神农顶景区
神农顶的冬天来的没有一丝征兆,正如诗人岑参所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里你将远离城市的喧嚣。生活中的琐事在这片广袤的天地之中,在这皑皑的白雪中,在这翻滚的云海之中,苍茫的原始森林、壮丽的高山草甸、娇艳的高山杜鹃、洪荒的地质地貌、迷人的箭竹林、嶙峋兀立的石林之中毫无痕迹?
在神农架,最为吸引人的动物怕是下面这群可爱的金丝猴了。如果你足够,你便能在这原始森林中看到一只只可爱的金色掠影穿行而过。它们是神农架最可爱的精灵。
神农架一般游览都是买联票比较划算,但是由于冬季降雪原因,我们无法游览每一个景区,所以说单独购买景区门票比较划算。
冬季景区内商店可能不会开放,如果自驾或者乘景交车游览,建议携带好热水干粮等食物。
天燕景区
天燕景区位于神农架西部,因天门垭、燕子垭而得名,面积11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处刘享寨海拔2575.4米。该景区是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之一,以原始森林和峡谷景观为特色,景区与公路全线相连,全长17公里,观光全程大约需要2个半小时。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真正原始森林的自然风光,同时还可以感受万燕栖息的燕子洞和传说中的彩虹桥。
滑雪场推荐
天燕滑雪场
天燕滑雪场是华中以南地区海拔最高的滑雪场,这里有最长达五公里的越野雪道,坡度落差最大的越野滑道。同时雪质较厚,初级雪道比较平缓,适合新手进行练习;这里滑雪的人会比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人相对要少一点,如果拖家带口还不太会滑雪,那么天燕滑雪场是不错的选择。
神农架国际滑雪场
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位于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牛场坪,距木鱼省级旅游度区28公里,海拔高度在2120至2380米之间,毗邻神农架国家公园,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东进西扩”战略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是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战略的重点项目,填补了湖北冬季旅游的空白,为湖北冬季全民健身运动普及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其滑雪场餐饮、雪具、、住宿等设施都非常完善,同时也距离木鱼镇较近,因此是很多人来到神农架滑雪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雪场面积较大,在某些重大节日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太“人满为患”
龙降坪滑雪场
龙降坪国际滑雪场位于龙降坪景区内,这里奇峰围绕、葱郁繁茂、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距神农架旅游集散地木鱼镇仅6KM。龙降坪平均海拔1700m,冬季降雪量大、雪质参数符合国际滑雪标准。存雪时间长,平均气温零下(-5)℃,平均风速二级,最适宜开展户外运动。独特的雪质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地区最理想的天然高山滑雪地域。同时也是神农架唯一一个开设party的多元化滑雪场。
整个滑雪场用北欧风格设计,主打浪漫、童话、梦幻场景,设有冰雪城堡、奇幻冰挂、萌宠乐园、浪漫家园等场景,更有火树银花、自助烧烤等互动项目,还配备了五星级森林酒店、恒温泳池、房,带给游客冰与火的体验。
龙降坪滑雪场较天燕滑雪场和神农架国际滑雪场相比容纳量较小,如有需要建议提前预定白天场或,避免到达无法滑雪的尴尬
龙降坪度区最好的住宿为五星的阿尔卡迪亚森林酒店,这里的房间舒适,森林中夜晚安静,距离滑雪场也很近,而且还有游泳池等室内配套设施免费体验哦~
中和国际滑雪场
神农架中和国际滑雪场位于神农架酒壶坪游客集散中心,距木鱼镇1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雪场雪质优良、景色优美、气候温和。雪场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华中地区最长、体验度最高的滑雪道,二期建成A、B两个滑雪区,开放中高级雪道1条、中级雪道2条、初级雪道3条、儿童雪道1条、雪圈专用S道1条、娱雪专用道1条、A区-B区连接道1条,雪道总长度3.9千米。
雪场娱雪区配套有雪圈速滑、雪地摩托、雪上飞碟、雪地转转、雪地香蕉船、雪地坦克、雪地转转、雪地冲锋舟、雪地香蕉船等项目,单日接待量7000人。
休闲推荐
《秘境神农架》是一个沉浸式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绵延百年的神农架野人科考这一真实历史背景,从世人关注的“神农架野人之谜”切入点出发,与观众一起探寻野人之谜、“秘境”奇迹,在探险过程中,走进神秘的大山、原始的森林,感悟到自然的哲学和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车沟篝火晚会》神农架的木鱼镇和神农祭坛经常会举办大型的篝火晚会,游客可观看当地老百姓的歌舞表演,听神农架苗家人演唱的山歌、跳的神农架舞。神农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乐色彩和语言艺术古老而丰富,许多民歌久传不衰,配合当地具有特色的民俗,精彩热闹。晚会结束时,人们还可哄跑到篝火旁,与众人争抢现场烤的全羊肉。当地人民十分热情好客,常会邀请游客去自家中作客,以酒款待,运气好的话,还会听到当地居民演唱的堂戏。
美食推荐
老地方香溪街店
推荐指数
唇传香私厨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
香溪水榭(民宿)
推荐指数?
康帝君兰酒店
推荐指数?
其他住宿
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嚣,规避与山中之境,田园般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你大可选择木鱼镇至天燕路段中的民宿酒店,这些民宿酒店都是依山而建,在森林的密语中眠去,在与精灵的对话中醒来。
天燕星空帐篷
推荐指数?
交通方式
长途汽车
宜昌、十堰、都有直达木鱼镇的长途汽车,同时每天木鱼汽车站也都有客车发往各地,但是除了往返宜昌每天发车多班,其余地区车次并不多;因此需要提前打听好,一般景区的工作人员都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宜昌中心客运站--木鱼(14:30,票价76元/人)
十堰三堰长途汽车站--木鱼(09:00,票价86元/人)
房县汽车站--木鱼(07:30,票价52元/人)
巴东聚宝盆客运中心站--木鱼(07:30,票价55元/人)
秭归县客运中心--木鱼(06:30,票价45元/人)
自驾/火车/高铁
可以从房县、宜昌方向前往木鱼镇。宜昌、襄阳、十堰、都有各地到达的火车班次,是距离神农架林区最近的火车站。这些地区都有到达神农架木鱼镇的客运汽车,相对来说比较方便。其中最推荐的集散地是宜昌,这里有火车、高铁、飞机供全国各地的小伙伴选择。
飞机直飞
神农架有自己的飞机场,不考虑其他因素是到达神农架最快速交通方式,但是目前只有武汉少量航班,而且到了冬季,神农架的高山云雾会导致难以下降,所以不做推荐。
一站式服务
神农架国际旅行社。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8174.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