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4.29天气 青岛天气4月20日

1》青岛目前发现的5个疑似病例经过上报分析后3个被排除嫌疑,还有两个是H1N1病例(在2010年被定性为普通常见流感,无大碍)。所以目前青岛并未发现H7N9禽流感,请放心。

2》目前禽流感并未发现人传人特征,但专家建议避免接触活禽,避免接触鸟粪。青岛动物园也已经将鸽子、鹦鹉等进行了保护,对粪便进行了消毒处理,请放心游玩。

3》目前青岛天气一直晴好,白天T恤加外套即可,但早晚温差还是有的,所以如果再青岛过夜建议带厚外套。

4》据青岛气象预报数据来看,20号为8到15度,风力3-4级,晴天。你挑的日子还是比较不错的,希望你玩的愉快。

山东青岛四季的气温怎样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其中,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等。

试验项目:“神舟”五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中国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于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飞船发射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 (2) 隐藏其他相似回答 (2) 举报 61.156.25.* 2008-10-4 下午12:03:03 蜃猴

0 0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其中,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等。

试验项目:“神舟”五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中国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于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飞船发射

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举报 222.40.208.* 2008-10-5 上午09:47:27 hebianAS

--------------------------------------------------------------------------------

0 0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其中,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等。

试验项目:“神舟”五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中国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于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飞船发射

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时38分”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地面。

青岛的天气

山东青岛四季的气温如下:

1、青岛春季平均温度是3.0℃-10.0℃,白天平均10.0℃。夜间平均3.0℃,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2、青岛夏季平均温度是18.0℃-24.0℃,白天平均24.0℃。夜间平均18.0℃,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3、青岛秋季平均温度是18.0℃-24.0℃,白天平均24.0℃。夜间平均18.0℃,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4、青岛冬季平均温度是1.0℃-7.0℃,白天平均7.0℃。夜间平均1.0℃,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外罩大衣、厚毛衣、皮帽皮手套、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青岛一年四季最冷多少度

青岛冬天极端低气温-16.9℃,一般每年几乎不低于零下8度。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青岛气候

一、气候特征

1、气温

青岛地区虽无酷暑,却有严冬,青岛市年平均气温12.3℃,尚称适宜。年内以1月份为最冷,平均气温-0.9℃;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百年来极端最低气温以1931年1月10日之-16.9℃为最低,而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最高气温达38.9℃。青岛气温的日较差较小。具有海洋气候的特征。

2、降水

青岛市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两月的平均降雨量303.1mm全年总降雨的45%。整个冬季平均降雨34mm,12月份雨量最少,仅为9.8mm。 近百年来,以1911年和1926年两年的雨水特多,前者1272.7mm,后者1246.7mm,相当于常年的两倍。1899年及1920 年雨量最少,各在400mm以下,仅相当于常年雨量的一半。青岛的大旱大涝之年并不多见,但各季节的的降雨量却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或因春雨稀少而影响小麦收获,或因夏雨倾盆而造成山洪暴发。

1899年整个春季降雨不足25mm,而1926年7-8月大雨频至,两个月降雨781.3mm,超过了全年的雨量平均值,适为春雨少,夏雨多的明显例证。

暴风骤雨在青岛并不多见,1928年9月17日之台风雨,日降雨量225.4mm;当日,最强的1小时降雨达60.6mm, 均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

青岛市的连阴雨天气亦极稀少,1917年7月10-23日曾连续降雨14日,为百年来阴雨连绵的最长时段。

3、气压和风

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地区移来的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两者为不同属性的半永久性高压。3月中旬开始,由于冷高压在海上停留, 我市维持稳定的东南流场,东南风显占优势。仲秋开始, 极地冷空气活跃,北向风重占优势。

受地形影响,我市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百年以来,平均风速最强的时次为1923年11月24日,北北西风32.4m/s.瞬间最大风速则首推1939年8月31 日之北北东风40.3m/s,前者受寒潮影响,后者为台风所造成。

二、光能

就一般情况而言,云与日照呈反相关,换言之,云量多,日照减少,云量少,则日照增加。青岛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1.1小时,百年来,以1968年日照时数为最多,达2831.5小时,以 1954年日照时数为最少,仅为1945.6小时。

青岛各月的日照时数以5月份最多,计257.2小时;10月份次多,为244.8小时;12月份最少,为178.5小时,2 月份次少为189.5小时。但日照百分率则以10月份最大,计为70%,11月份次大,计为65%;7月份最小计为44%;6、8月份次小, 分别为52%和53%。故青岛之"秋高气爽"是当之无愧的;而6、7月份正为海雾盛行之时,常因海雾抬升而形成低云,故 6、7月份的日照百分率因云雾增加而减少。

三、热量

青岛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区,兼备季风气候与海洋气候特点。青岛的冬季时间最长,与北京不相上下,春季升温缓慢,延续时间较长,仅次于冬季;夏季稍短而凉爽;秋季为时最短,匆匆为过,几次寒潮袭来,迅速转入冬季。

用候平均气温来划分,青岛的春季开始于4月16日,终于6月30日,计76天;夏季开始于7月1日,终于9月10日,计72天;秋季始于9月11日,终于11月10日,计61天,冬季开始于11月11日,终于来年4月15日,计156天。

就平均状况而言,青岛市自11月22日起, 最低气温开始低于0℃,结冰的时间共持续125天,3月26日起,我市与结冰告别。一年之内,青岛市最高气温大于30℃以上的平均日数为11.8天,其中有9.4天集中在7-8两个月。

从6月16日至9月25日,为时3个月零9天的时段之内,青岛市的候平均气温大于20.0℃, 此间的气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其中,7月26日至8月20日为时25天的时间内, 青岛市的候平均气温大于25℃,适为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段。

四、农业气候灾害

青岛地区的主要农业灾害,包括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灾害,以及旱涝灾害、寒潮、大风、冰雹、干热风、龙卷风及农业病虫害灾害。

1、台风及其风暴潮灾害

自49年以来,因台风和与天文大潮迭加,而引发的天文大潮灾害共计13次。仅列举影响最大的3次台风和风暴潮灾害。

a、39年台风中心袭击青岛

39年8月31日,台风中心在青岛登陆,平均风速达29.0m/s,瞬间最大风速达40.3m/s,雨骤风狂,其势如海啸山崩,10m/s以上的风速持续110小时,总降雨量130mm以上,低洼地带尽成泽国,淹没农田3119亩,毁坏船只143只,人员死亡17人, 总计损失795960日元。

b、85年9号台风

85年8月19日,9号台风在青岛引起10级大风,阵风12级以上,过程降雨量达254.6mm,海水倒灌淹没水产养殖区, 全市死亡29人,经济损失5亿元人民币。

c、年11号台风

年11号台风,途经我国沿海六省二市,8月20 日我市引发特大风暴潮,青岛出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位551cm, 近海出现六米的波高,浅海养殖业损失惨重,我市伤亡10人, 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人民币。

2、冰雹

青岛年平均冰雹日数仅为0.8天,最早出现在3月,结束于10月份,1年中以5月降雹次数最多。

3、霜冻

青岛的霜冻年平均日数为46. 4 天 , 最多的霜冻年份(1964-1965年)达81天;最少的年份(1948-1949年)只有12天。青岛的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17日,终霜日出现在3月 25日,初霜与终霜的间隔时间为139.9天 ; 历史上最长的霜冻期达169天(1909-1910年),最短为91天(1945-1946年)。

4、倒春寒

系指3-4月候平均气温偏低2-3℃以上, 伴随降雨和北向大风的灾害性天气,常给越冬作物及果树带来冻害。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9187.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