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天气预报一周 7天 尖扎天气

(一)气候的特点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有以下特点:

(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青海境内大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于每平方厘米605千焦,柴达木盆地高于每平方厘米700千焦。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柴达木盆达到3,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但不特别严寒。青海境内年平均气温在-5.7℃~8.5℃之间,年平均气温在O℃以下的祁连山区、青南高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较暖的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在6℃~8℃左右。全省各地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7℃~5℃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全年冷期虽较长,但冬天不太寒冷。

(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OO毫米以下。东部达坂山和拉脊山两侧以及东南部的久治、班玛、囊谦一带超过60O毫米,其中久治最多,为772.8毫米。柴达木盆地少于1OO毫米,盆地西北部少于20毫米,其中冷湖只有16.9毫米。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其固有的特点之一就是雨热同期。青海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持续4个月左右。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年内气温较高时期,也是雨水相对丰沛时期,这无疑对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有利。

(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青海境内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其中:干旱频繁且严重,受害面积大,尤其是春旱,不管农区或牧区出现频率均较高,有“十年九旱”之说;降雹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重;霜冻、尤其是山区早霜冻,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广大牧区的雪灾和大风雪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生产。

(二)气候的分布 气候与国民经济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尤为密切,它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成败。一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好坏、不仅要看光、热、水的数量是否适宜,更重要还要看光、热、水三者的组合、分布是否协调。 1.热量的分布 热量的分布,一般用气温的高低和各界限温度期间积温的多少来表征。

(1)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①年平均气温因受地形影响,其总的分布趋势是南北低,中间高。低温区有:南部青南高原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低于-3℃,其中玛多、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等地在-4℃以下,五道梁低达-5.7℃;北部祁连山区的中、西段,其值在-2℃~- 3℃以下,哈拉湖东侧低于-5.6℃。相对高温区分布在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和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前者高于5℃,循化可达8.5℃;后者高于3℃,察尔汗可达5.1℃。另外,青南高原南部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在2℃以上,其中,囊谦为3.9℃。②7月是全国各地年内最暖的月份,其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只在量值上高了许多,各地月值在5℃~20℃之间。30℃以上的气温仅在东部湟、黄谷地和西部柴达木盆地出现,其中察尔汗达 35.5℃。③1月是全省各地年内最冷的月份,其月平均气温在-18℃~-6℃之间,地域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似。最低值在祁连山地中、西段及青南高原中、西部、均在-14℃以下。其中,托勒为-18.1℃,五道梁为-17℃。低于-40℃的极端最低气温只出现在青南高原中、西部、其中以玛多为最低,达 -48.1℃。

(2)气温的日较差及年较差。青海省由于地处高原、太阳辐射强,白天地面受热强烈,近地层气温变化趋于极端,因而气温日较差大是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气候的一大特点。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部地区在14℃以上,柴达木盆地北部、托勒河、八宝河、黑河谷地在16℃以上。其中: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在17℃以上,冷湖达17.8℃,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地方;东部河、湟流域及青海湖周围地区在14℃以下,江西沟为11.5℃,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方。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较明显的地区,年内气温变化应该比较剧烈,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大部分地区在26℃以下,其中班玛和囊谦均在20℃以下,较中国相近纬度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都小,部分地区如柴达木盆地区的半荒漠景观,多晴朗无云天气,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极小,地表非常干燥,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又较低,因而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部分都28℃以上,盆地中、西部超过30℃。

(3)各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青海省农牧业生产的中界限温度是:0℃,土壤解冻,牧草开始萌动,多种作物开始播种,农耕期开始;3℃,表示多年生牧草返青,牧草生长季开始;5℃,表示多数树木开始生长,一般牧草开始旺盛生长;10℃,表示作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青海省各界限温度的积温(活动积温)的地域分布趋势,大致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相同,即东部和柴达木盆地多、向北向南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迅速减少。

(4)白天温度。青海省气温日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部分地区单从平均气温和积温看,热量水平较低,但因白天气温较高,故仍能发展某些种植业。各地3月~11月白天平均温度比年平均气温高1℃~4℃不等。其中: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周围和祁连山东段平均要高3℃左右;东部河湟流域及海南台地高1℃~2℃;其余地区均高2℃~3℃。

(5)无霜冻期。东部河、湟谷地的无霜冻期始于4月下旬前,终于IO月中旬后、无霜冻期在 150天以上,其中循化、尖扎、民和等地超过180天,是全省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柴达水盆地、海南台地的大部分及东部河、湟流域的山地,始于5月下旬至6 月上旬,终于9月中下旬,无霜冻期在100天以上。其中格尔木、香日德达125天左右;海南台地的南部无霜冻期少于60天,同德只有31天;青南高原南部的河谷地区及祁连东段无霜期在50天~100天之间;青南高原的大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始于7月中旬以后,终于8月中旬,无霜冻期普遍短于40天。清水河、五道梁、泽库仅10天左右,是全省无霜冻期最短的地区。

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7月份的青海非常凉爽,衣服的话夏装和长袖长裤搭配着穿就可以。6-8月份,在青海穿搭正常夏装,带一件稍厚外套和长裤,因茶卡和青海湖地区天气多变,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具体需要穿什么衣服,还是要看个人体质,怕冷穿厚一些的外套,如冲锋衣等;体质好穿薄厚适中的外套;另外要做好防晒。

七月前后青海白天的气温不是很高,最热30度,晚上睡觉一般要盖薄棉被。要带一些长衣长裤,尤其是去青海湖,还需穿薄毛衣。鞋最好是旅游鞋。有时也会有雨,所以要带一把雨伞。

青海旅游景点

1、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盐湖路,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湖面海拔3100米,被旅行者称为天空之镜,也被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四周被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

2、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李坎公路,北依黄河,紧靠李家峡水电站,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以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悠久的宗教文化,多的植物景观和碧波荡漾的李家峡水库而闻名,水库与丹霞地貌,共同构成了碧水挟丹山,大坝锁黄河的壮美景观。

春季钓鱼相关技巧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

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

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

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

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

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

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 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

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

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

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

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

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

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

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

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

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

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 主要天气气候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 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 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

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

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

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春季去钓鱼有什么技巧?一起来学习了解!

  春季钓鱼技巧

 立春时节,即使气温还不是很高,还是有很多垂钓爱好者开始钓鱼了。但是毕竟气温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天气变化异常,鱼群还不是很活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有所收获,就要讲究一些春季钓鱼技巧了哦。

 一、 根据三春变钓时

 正月初春,虽已进入春季,但大地还没有完全复苏,气温、水温同立春前的隆冬几乎无差别。

 二月是仲春时节,气温和水温虽然正日渐上升、并且逐渐的接近和达到适合鱼类生存的环境,但不得不说,此时其实正值鱼儿的产卵期,为了保护鱼类统计的,尽量不要钓鱼,建议再等一个月。

 所以这时候,钓者也可按兵不动,把勤钓时间变"少钓"。到了三月惊蛰、春分,水温已达到适合鱼类生存的15~22℃最佳时段。

 所以,在这段春季的真正黄金时节。钓者应抓住机遇,忙里偷闲去垂钓。

 二、 根据节气变钓点

 立春至雨水前时期,由于气温的低下,水温还停留在鱼摄食水温5℃以下。所以,钓点的深浅和离岸的远近,大致上和冬天的原则有些类似。建议离岸6米以上,8米以下的距离,另外水深建议2、5米到3米之间。

 找有大石暗礁、桥墩树桩、半水隐草,河底坑当这些有障碍物的地方下竿。惊蛰致春分前,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上升和鱼儿活动范围逐步扩大,钓位的远近的钓点的深浅,又可适当近些和浅些。

 但离岸仍不能低于5米和浅于2米,且可由过去的钓"亮堂"改为挨草钓。

 清明后,大地已完全复苏,塘堰中,靠近岸青嫩的藻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较多,这期间,鲫鱼会聚到这些地方吃食。

 所以,这时的钓点,不仅要挨近草边,更宜专钓草隙。

 三、 根据鱼情变钓法

 雨水至清明前的四十多天,尤其是惊蛰春分时节,鱼馋恋草丛中的藻类、植物和水生昆虫。

 这时候,钓者若用长竿短线,穿挂略露钩尖的半截蚯蚓,在草丛中仅挨水面,对准鱼头,用戳钓法,会比底钓效果好。

 四、 根据常理变钓具

 到了仲春,特别是进入暮春后,这期间,多种鱼类都异常活跃。为了防止在主钓鲫鱼时遇上其他大鱼导致钩不中鱼或折竿断线。

 故而,在钓具组合上,尤其是对钩线的匹配,最适宜设置为既不能像夏秋主钓大鱼那样粗大,又不能像隆冬专钓综合型。

 即钩为5~6号长柄、黑钩;线为0。8~1号组合,既可钓鲫鱼,又可对付3千克左右大鱼。

 五、 根据食性变钓饵

 以鲫鱼为例,冬天和初冬,因天冷水淡,少动多歇和食欲量小,所以一般只喜欢蚯蚓、红虫、孑孓、肉蛆之类的荤饵。

 但到了仲暮春,随着天气渐暖,水温相宜和活动量增大导致食欲量增强,它们又多厌荤好素。所以,这个时候,用面食性的粉制钓饵,一般又比虫类荤饵容易上鱼。

  按照时间选垂钓地点

  早晚钓边

 暮春早5-8时,晚4-7时是两个垂钓的最佳时段。

  中午钓潭

 暮春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浅水处的水温持续升高,鱼不会继续在岸边停留,把竿投向远方的深水区。但不必钓最深的水域,最好把钩下到水深2米左右的水域,或钓深浅水的结。

  草钓全天

 有草的水域既是鱼的天然食堂,也是鱼的理想产床,同时还是避免大鱼袭击和惊扰的屏障。

 暮春时节水草茎叶繁茂,鲫鱼等都会聚集在水草区觅食和产卵,此时可取戳茬或钓草洞、草缝、草角的方法,上钩率肯定多于钓明水

  风钓风尾

 刮风天水温下降,水中增氧,且有浮游生物和昆虫被吹向岸边,垂钓时要弃风头、弃顺风而钓风尾、钓迎风。

  无风钓活水

 要选择有进、出水口的池塘垂钓。既有进水又有出水,会使整个池塘的水体活起来,但比较而言,钓进、出水口优于钓中间,钓进水口又优于出水处。

  钓雨中和雨后

 暮春下雨气压基本正常,加之新水携氧气和食物进入水中,致使鱼十分活跃,食欲大增。

 雨中垂钓莫失良机,但要钓近不钓远,钓浅不钓深。雨后垂钓较之雨中垂钓有过之而无不及。

  钓凸凹和坑洼

 在无草的光塘垂钓,要选塘在凸凹不平和沟沟坎坎的水域下钩,因为这些地方聚鱼,且聚而不散。

 此外,水底有坑坑洼洼的地方也是上好的鱼窝。钓杂选乱:水底杂乱利于藏鱼.也是鱼的栖身之处。但垂钓时为防止挂钩,必须取悬坠钓,此外,掌握提竿时机也十分重要!

  春季野钓鲫鱼技巧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去钓鲫鱼

 春阳高照,春风轻拂或者春雨霏霏,都是出钓春鲫的好时日。除北方早春的晨、昏气温水温偏低不宜外,仲、暮春皆可全日投钩。原因是早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早晚水凉,鱼儿很少活动。而上午9时至下午3时,温度渐升,鱼儿便活跃起来,并积极索食。至于仲春后尤其是暮春时,气温已明显升高,早晚不仅可钓,而且往往获鱼多。

  春季钓鲫鱼选位总的原则:浅

  浅水日照升温快

 所以浅水域温度明显高于深水区。鱼类系变温动物,加之其趋暖性特点便纷纷游向浅水。

  浅水区溶氧量大

 春风不断地将氧气输送至水中,而浅水区域因为其浅则加速了气体的交换和溶氧。在溶氧量比较多的浅水里鱼儿会感到格外的舒适,也同时促进了觅食活动。

  浅水处多食饵 是鲫鱼喜欢的环境

 风吹浪涌,水流波泛,是鲫鱼喜欢的环境。因鱼有喜小风小浪,逆流而上的习性,便争先恐后地游上浅水流儿。

  岸边水畔钓鱼

 边是指在江、河、湖、水库的岸边水畔钓鱼。岸畔多为浅水,是春鲫主要的索食之地。

  选择滩

 1)河边淤积成的平地。

 2)水中的沙洲。

 3)水浅多石水流急处,即我们常说的浅滩:草滩、沙滩、石滩,是春季钓鲫鱼的理想钓位。

 涧是指夹在两个山或者丘之间的水沟,大至河渠湖汊的上游,小至涓溪细流的浅水域,这些地方一般都会有比较多的逆流而上的'鲫鱼群。

 湾就是指水流的弯曲处。即河湾、湖湾:主河道或者大湖面靠近边缘的缓流或者洄流水域,多为鲫鱼的栖游之地。

 涵指的是桥涵,也就是桥墩、涵洞附近以及进、出水口等等活水的区域,一般这些地方都是鲫鱼游弋觅食之地。

 田也就是靠近河岸湖畔的稻田、大田、菜地,或者者撂荒地,由于河湖春季蓄水水位上涨而被淹没。

 有些地方虽只有几十厘米深的水,却招来成群鲫鱼,因其食源丰富:稻谷颗粒、菜叶、草籽、昆虫等使然。稻田钓鲫收获颇多即是典型例子。

 软的意思是说春季钓鲫鱼的用饵一定要软。首选红虫,红蚯蚓之类软体动物。面饵,制作时也是宜软不宜硬,搓粒挂钩宜小不宜大。

 就索食而言,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鲫鱼是食近不食远,食小不食大,食软不食硬。所以制作软硬如唇、搓黄豆大饵粒为佳。

 春天的鲫鱼比较喜欢吃甜香型的饵料,我们在制作面饵时应该适当的添加白糖或者是蜂蜜。如果是以蚯蚓做饵的话,可在培养土中拌入少量的糖或者奶粉,以增加钓饵的甜味,诱钓效果会更好。

 春季钓鲤鱼技巧

 春天到了,大地回春,气温开始变暖,封杆一个冬天的钓友开始出们钓鱼了。现就春季钓鱼技巧中主攻鲤鱼给大家分享下本人的经验。

  诱窝

 钓鲤鱼,诱窝与鲫鱼差异,要求紧,重,恒.三者兼备,紧,是指诱饵定点用打窝器投放,务必做到紧凑.重是指诱饵量大,厚底重窝.恒是指窝效耐久。

 常有小鱼流连,但吃不动,必然水平上,小鱼对鲤鱼聚窝有甜头.保举行使两层窝底,第一层以油枯掺小鸡饲料,玉米粉。

 酵香型饵料,捏成正方形,半个拳头巨细,这样,纵然水底是缓坡,饵团也不会向下滚.第二层以小麦粒,老玉米粒炖熟,(用四川出的泡酒米饵料,白糖,老鬼氨矶酸拌匀,然后用高度白酒浸泡,三天后可用,)结果一试便知.

  线组搭配

 手竿钓鲤鱼,当以台钓为最佳选择,主线最大1.5号,子线最大1.2号,4号以上大标,野战保举行使调八钓二,池战保举行使调四钓二或调三钓一,钩型以伊势尼4或5号,伊豆以6或7号,新关东以0.5或0.8为最好.

  由气候选择钓位

 针对鲤鱼怕光习性,好天岂论有无风,以河面有植物荫影,水位在一米八阁下为上位.悬崖切壁,水位在三米阁下为中位。

 背光缓坡,水底有槽沟,坑洼处为下位.阴天无风钓鲤,鱼获颇丰,选岩石缓坡,水位在一米以内,但看不见底为上位,4.5米台钓杆十战九胜,悬崖切壁。

 水位在2.5米以内为中位,缓坡水位在2米以内为下位.阴天有风则差异,选悬崖切壁水位在2.5米以内为上位,水槽或天然夹角水域,水位在2米阁下为中位,缓坡水位在2米阁下为下位.春季钓鱼技

  饵料

 钓鲤鱼在春天和深秋主以腥香为饵,保举行使老鬼2号添加少量丸九荒食,七分之一的南极虾粉和白糖,如有疯钓鲫2号更好。

 春日主以清香为饵,保举行使魔力瓶装鲤鱼香精,钓鱼王狂鲤,少量丸九荒食,小鸡饲料.休闲野钓

  提杆和溜鱼

 提杆举措要求先推后提,在推的进程中发一股短力,使钓钩在水里有10至15公分的急猛力度刺鱼,如果不中鱼,线组仍留在水里.溜鱼着实是要克服本身的感动心态,安静的保持心态,自信溜鱼方能攻无不克。

 春季钓黑鱼技巧

 春天,特别是仲春和晚春的时候,是黑鱼开始产卵和孵化的季节,在产卵前,它的食量是很大的。钓黑鱼,最好用活的下动物。我用的是小鱼虾等,钩子要打一点,线也要粗和老一点。因为黑鱼的牙齿很锋利,又恨凶猛,动不动就会被它要断鱼线,使功败垂成。

  要在有水草的地方

 你眼着水草看一遍,如果有的地方出现一个面积不大的洞子,且洞子周围有水草被弄倒了,那这个地方就一定有黑鱼在,因为它要在这里产卵和孵化了。钓黑鱼,最好一下子把它拉到岸上,要不然,就比较难把它钓住了。

  工具选择

 用六七米长的硬竿,1米多长的粗钓线,用青蛙大腿(也可用大蚯蚓或螺蛳肉)装钩。这个季节黑鱼常到岸边不远处"晒花",当发现黑鱼"晒花"时,轻轻将饵钩放在鱼前方或身旁10厘米左右水面上。黑鱼发现"美食",便会一口吞进。见其拖着饵钩游走吋,便可逆着它游动的方向迅速提竿。

  五种钓法

  钓法一

 用小鱼活虾直接垂钓,最好选择有草的上方水位或有有障碍物的地方,是黑鱼最经常去的地方.

  钓法二

 用臭蚯蚓(要忍的住蚯蚓的臭味,很难闻.)挂在拦钩上或针上准备夜钓,第二天起床后收钩.(小的时候,用线系在一根绣花针的中间,然后把针竖着串进蚯蚓体内,用绳子要结实,大约有一米多的绳子就可以了,用根短棍系好,插在地上,注意要作记号,以免下的针多了,找不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前几年,在农村我经常这样用,每天早上起来,都有黄鳝、黑鱼、鲶鱼等鱼种收获,很爽。)

  钓法三

 是专钓领鱼秧子的黑鱼,一般是母的大在上面,公的小在下面。小黑鱼过来如小蝌蚪一样多,一大片,这个时候你只要用长竿短线挂大钩,钩上面挂上小青蛙或小鱼即可,在鱼秧子中间一上一下的点缀,刺激黑鱼,母黑鱼为了保护鱼苗抢着咬。(以前,我用头发也钓过,因为黑鱼上额都是刺,咬死口,一旦咬着钩,不松口,这样乱头发都挂在了黑鱼的上额上,只要竿线结实,上鱼绝对没问题。)

  钓法四

 就是发现了黑鱼用钩直接挂,因为天气热,黑鱼上浮,前几天我就挂到了一条3斤多的黑鱼(注意上面不要带鱼漂,以免黑鱼用力拉时折断了。)

  钓法五

 不知道为什么,前天,我用面团和鱼饵也钓到了四条黑鱼,照理说它不应该吃这些的,可能我这里的黑鱼是素食主义者吧。

  春季钓草鱼技巧

 草鱼一般个头大冲劲足,尤其是撞岸逃窜的力道,但是想垂钓好草鱼需要有一定的技法,下面总结了一些钓草鱼的方法给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

  布底窝钓草鱼

 多数情况下,布底窝钓草鱼,要打大窝,如果鱼特别厚,特别多,就可以打五斤、十斤的大窝,必要时还应加窝补窝。

 布底窝时要考虑软硬兼施,即以软饵供食,以硬饵养窝。软饵应以油糠、麦麸等为主,适量拌入灰面等粉饵,硬饵可选用糠饼块、豆饼块、颗粒饲料之类。

  钓饵的选择

 钓草鱼使用的钓饵,春秋两季和夏季是有区别的。春秋两季温度在不足20摄氏度时,草鱼的消化能力不是很强,应以软饵为主,如在深秋钓草鱼,要选用熟饵或半熟饵即将封口的草鱼,最怕消化不良。对于生饵、硬饵会敬而远之,甚至不闻不问。

 在30摄氏度以上时,草鱼的消化能力较强,使用糠饼粒、颗粒饲料等硬饵作钓饵,不会有什么问题。夏天的草鱼最怕泻肚子,所以,夏天的钓饵一定要好,要新鲜,要干净。

 布底窝钓草鱼,要看准鱼泡打窝,草鱼泡是大泡,容易识别,即使风天,钓草鱼的窝点位的水深,应在1.5米至2米左右为宜,离岸边的距离,应不少于5米,水浅了近了,不好上鱼遛鱼。

  咬钩的标志

 草鱼咬钩的标相多数为点标、摇标之后下沉,草鱼有边吃边走的习惯,标相不难识别。

 其实,打草窝钓草鱼是正钓,是本钓,是最能钓上草鱼的一种钓法。打草窝有两种钓法:一种是打沉底草窝,一种是打浮面草窝。

 打沉底草窝是捆打,将割来半米左右的长青草,用绳子捆成把,把子越大越好,吊上石头或砖块,用力抛投沉入水底,要求水深在两米以上。

 打浮面草窝是散打,主要用于钓流水。将割来的青草切成50毫米左右的小段,装入袋中捶打后,用手揉软。

 打窝时,每次抓5到1O根段草丢投于流水水面,每隔2米左右丢一次,直至诱鱼上窝,鱼上窝后,但仍需继续丢草保窝。

 钓底草窝与钓浮草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钓底草主要是用手竿钓鱼,钓浮草主要是用海竿钓鱼。钓底草的钓饵主要是青草尖,还可以用谷芽、嫩树叶、南瓜花之类。

 钓浮草主要是青草尖。用青草尖作钓饵,可以直接穿挂于钩上,也可以用皮筋线类扎成小扎,一般取6至10根草尖捆扎为宜。

 用手竿钓沉底草窝,钓饵不能沉底,而应在草窝的前后左右或草窝的上方。草鱼是否上窝。容易识别。沉草的窝位不断有碎草碎屑浮出水面,说明窝上有鱼,可以下钓,草屑浮出越多,说明窝上的鱼越多。

 流水中钓浮面草鱼,要用2米以上的海竿,要壶;线,铅坠可装在标尾之下,钩尾到坠底的脑线约为300毫米。

 钓饵(主要是草尖扎)从投草点放入,与窝草点同行。鱼咬钩时,一定要等浮标沉入水面后才能扬竿刹鱼,刹鱼要强利、重刹。

 我们这里讲的悬浮钓法,是指不布窝的饵逗钓法,用手竿、海竿都可钓,主要是用单钩钓草鱼。

本文链接:http://www.frpt.cn/tqyb/31.html
免责声明: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